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最近我正好在跟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团队研究这个课题,结合我们在一线幼儿园的实践观察,来分享几个”王炸级”的实操方案~ ✨
【现象级案例】
去年我们在海淀某示范园做了个超有趣的实验:把”超市”搬进教室!孩子们在角色区玩购物游戏时,突然发现”收银机”坏了。您猜怎么着?他们居然把建构区的积木搭成新收银台,还迁移了数学区的数字卡片当价签!(这个案例后来被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在讲座中多次引用)
【3大核心策略】
- “主题网络编织法”(借鉴了瑞吉欧的方案教学)
✅ 以”昆虫”主题为例: - 科学区:观察蚂蚁路线 → 迁移到美工区画”昆虫地图”
- 户外活动:模仿蜜蜂采蜜 → 迁移到音乐区创编”蜜蜂圆舞曲”
※ 小贴士:使用KWL表格(Know-Want-Learn)记录迁移过程 - “问题情境跨界设计”(受高瞻课程启发)
🌟 记住这个黄金公式:
真实问题(下雨积水)+ 多学科工具(科学/工程/艺术) = 迁移契机
比如让孩子用: - 科学:水往低处流的原理
- 工程:搭建排水通道
- 艺术:设计警示标志
- “元认知对话技术”(基于华东师大李季湄教授研究)
试试这些魔法话术:
💬 “上次在绘本里看到的办法,这里能用吗?”
💬 “你搭城堡的方法,能不能帮小美解决她的高楼总倒的问题?”
【最新研究成果】
2023年ECE国际研讨会显示,采用”3D迁移模型”(Discovery-Design-Development)的幼儿园,幼儿问题解决能力提升47%!具体可以:
- 投放”开放式材料包”(纽扣、吸管、纸筒等)
- 设置”迁移加油站”墙面(用便利贴记录孩子们的”灵光一现”)
- 开展”思维奥利奥”分享会(一层经验一层新情境的叠加讨论)
特别提醒❗ 最近日本学者佐藤学提出的”越境学习”理论指出,要故意制造15%的认知冲突,比如让建构区孩子去解决美工区的问题,迁移效果最佳!
老师们不妨今天放学就试试这个”迁移能力观察表”:
- 记录幼儿自发迁移的时刻(✓)
- 标注使用的策略(颜色/符号)
- 每周找出3个”迁移小达人”颁发”智慧跳跳糖”奖章
记住我们的行动口号:让孩子的每个经验都”长脚”,自己跑到新地方去! 🚀
(悄悄说,下个月我会在优师教研APP开系列直播,专门讲如何用”迁移能力”破解幼小衔接难题,记得来蹲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