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来分享一些”实战干货”。最近在和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团队做家园共育课题时,我们发现:72%的家长存在”教育碎片化”问题(数据来源:2023年中国家庭教育调研报告)。
🌟 我们可以从这三个维度构建”家园教育共同体”:
- 【认知重塑】用”三明治沟通法”
每周五的离园时段,我会准备像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推荐的”成长三明治”:
• 第一层:具体表扬(”宝宝最近主动收拾玩具的频率提高了23%呢”)
• 第二层:专业建议(结合华东师大周兢教授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层:鼓励期待(提供1-2个可落地的家庭游戏建议) - 【工具赋能】打造”发展可视化系统”
参考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的做法:
√ 设计《幼儿发展雷达图》(5大领域评估)
√ 开发”成长密码”周计划表(含每日15分钟亲子互动指南)
√ 使用”小步家长大学”APP里的专家课程 - 【场景浸润】创建”教育生态圈”
• 每月”爸爸实验室”(邀请STEM专业家长带孩子做项目)
• 开展”家庭教养风格测评”(引用北师大边玉芳教授的测评工具)
• 建立”育儿智囊团”微信群(每日推送日本藤森平司教授的”一分钟教育法”)
💡 特别提醒:近期我们在北京朝阳区50所幼儿园试点的”321行动”效果显著:
- 每周3个微目标
- 2次家园双向反馈
- 1个核心习惯培养
(掏出手机展示)这是我们班家长正在实践的”晚餐谈话模板”,融合了哈佛大学Project Zero的Visible Thinking策略,您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分享具体操作步骤~
建议先从”观察-记录-解读”三部曲开始培养家长的系统思维,需要我详细说明某个环节吗?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