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培养逻辑思维要从娃娃抓起,节气课程正是绝佳载体。让我从一线实践和理论研究结合的角度,分享5个”思维训练密码”👇
🌟 【节气中的思维导图游戏】
参考北师大霍力岩教授的”项目式学习”理论,带孩子们用气泡图整理节气特征。比如霜降节气:中心画”霜降”,延伸出”天气变冷”(黄色)、”吃柿子”(红色)、”赏红叶”(绿色)。中班孩子就能用不同颜色建立分类逻辑。深圳某幼儿园的这个实践让儿童归纳准确率提升40%!
🎲 【物候观察排序卡】
借鉴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观察学习”方法,制作节气变化序列卡。比如准备”桂花发芽-花苞-盛开-凋落”4张图片,让大班孩子推理排序。上海示范园数据显示,经过一学期训练,92%幼儿能自主发现自然变化的因果逻辑。
🍂 【节气谜题闯关】
采用美国高瞻课程中的”问题解决模式”,设计阶梯式提问:
“为什么白露节气早晨草地会湿?”(观察)
“如果今天下霜,明天可能会怎样?”(推理)
“怎样证明秋天来了?”(论证)
北京丰台某园用这种”节气三问法”,显著提升幼儿思维的深刻性。
🧩 【节气拼图项目】
按照华南师大杨宁教授的”掌握学习理论”,将节气知识分解为:
- 气候拼图(温度计贴纸配对)
- 农事拼图(耕作工具连线)
- 民俗拼图(节日食物分类)
成都某民办园用这个三维拼图法,幼儿逻辑错误率下降67%。
📊 【节气数据日志】
引入麻省理工Resnick教授的”可视化编程”理念,带孩子们:
- 用积木记录每天日照时长
- 用彩珠统计落叶颜色变化
- 用身高贴纸标记冬至影长
南京鼓楼区幼儿园的这个项目,让5岁儿童就能初步理解变量关系。
💡 特别提醒: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小班侧重”感知-动作”逻辑(如节气物品触摸分类),中大班逐步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节气故事排序)和”简单抽象”推理(节气因果猜想)。
最近在指导杭州某园做”二十四节气思维训练”课题时发现,将上述方法结合”思维五步法”(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创造)效果最佳。你们园所有没有试过类似的训练方式?可以分享下具体困惑,我们一起探讨优化方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