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惠性幼儿园课程设置的优化,这是一个既专业又富有挑战性的话题。作为从业20年的幼教人,我想用”三棱镜”视角来解析这个问题——既要折射政策要求的光谱,也要聚焦儿童发展的本色,更要融合家长需求的多元色彩。
首先分享一个典型案例:北京丰台区某普惠园通过”5分钟微游戏+30分钟主题探究+15分钟生活教育”的模块化课程设计,既保证了教育质量,又控制了运营成本。这正是华东师大李季湄教授倡导的”低成本高质量”课程理念的生动实践。
具体优化策略可从四个维度切入:
- 基础模块标准化
- 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设计保底课程
- 开发”一物多玩”教具包(如一个纸箱可开发20种游戏)
- 采用首都师范大学王争艳教授团队研发的”5+1″活动模式(五大领域+品格培养)
- 特色模块本土化
- 挖掘社区资源(菜市场可变成社会认知课堂)
- 开发”非遗小传人”等传统文化课程
- 借鉴安吉游戏理念进行低成本户外改造
- 评价体系可视化
- 建立”成长银行”积分系统记录幼儿发展
- 使用上海二期课改的”学习故事”评估法
- 制作”幼儿发展雷达图”向家长直观展示
- 教师培训常态化
- 推行广州名师吴冬梅提出的”3个1″教研制度
- 开展”课程创生工作坊”
- 建立园际课程共享联盟
特别要强调的是,普惠园的课程优化需要把握”三性平衡”:基础性确保教育公平,适宜性尊重个体差异,发展性促进可持续成长。就像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所说:”好的普惠课程应该是看得见儿童脸上的笑容,数得清成长的脚印,算得出教育的投入产出比。”
最后建议可以尝试”课程优化四步法”:诊断现状→确定目标→分层实施→动态调整。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收集一线教师的”草根智慧”,他们往往能提出最接地气的优化方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