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研学旅行中的”小小文化使者”活动是我最近在好几个示范园都在推广的项目(上周刚在南京某重点幼儿园做过专题培训)。这种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更能激发他们的社会性发展。让我从”4T创新模式”来具体说明(这是我和北师大学前教育研究所梁慧娟教授团队最新研发的):
【文化浸润四步法】✈️
- 主题预热(Theme)
- 建议提前2周开展”文化盲盒”活动(参考上海蓬莱路幼儿园的做法)
- 让孩子抽签认领文化任务:比如”茶艺小博士”、”方言小翻译”、”节庆解说员”
- 用”文化护照”记录学习历程(内页可设计贴纸收集区)
- 任务驱动(Task)
推荐几个实操性强的微任务:
▶️ 非遗体验站:邀请当地传承人教简单的剪纸/面塑
(成都十六幼曾邀糖画艺人,孩子用安全麦芽糖体验)
▶️ 方言直播间:录制30秒方言童谣短视频
(可借鉴杭州西湖区教研员沈颖洁的”童言童语”项目)
▶️ 文化解说团:分组负责不同展区的童趣讲解
(北京丰台一幼用”一句话讲解法”效果显著) - 交互传播(Transmit)
- 设计”文化交换站”:让孩子用画作/手工艺品与其他旅行团小朋友交换
- 开发”AR文化明信片”:扫描即可看孩子录制的文化解说
(参考华南师大蔡黎曼教授的数字化美育方案) - 反思拓展(Think)
- 举办”文化发现大会”:用思维导图整理见闻
- 制作”文化百宝袋”:把研学资料转化为区角活动材料
【特别提示】⚠️
- 安全考量:建议采用”三三制”分组(1教师+1家长志愿者+3幼儿)
- 差异化指导:参考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分层任务
- 成果显性化:可申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文化小使者”电子证书(我们与他们有合作项目)
最近刚看到一个超有创意的案例: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把整个研学路线设计成”文化寻宝游戏”,孩子们要通过完成文化任务收集”文明碎片”,最后拼成文化拼图。他们的园长说这个灵感来源于故宫的互动展览呢!
需要具体某个环节的详细方案,或者不同年龄段(小/中/大班)的差异化设计,我可以继续展开哦!你们园所目前有特别想突出的文化主题吗?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