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户外实践中玩转未来科技——5个创新活动设计方案
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20年的教育工作者,我特别认同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的观点:”幼儿科技教育不是要培养小科学家,而是要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今天,我将分享几个在户外环境中开展未来科技启蒙教育的创新方案,既符合幼儿发展特点,又能点燃他们对科技的好奇心。
一、无人机小小观察员(适合5-6岁)
活动设计:
- 在幼儿园操场设置”空中观测站”,使用儿童安全无人机(如DJI Tello EDU)
- 让幼儿分组操作简易控制器,观察不同高度的视野变化
- 引导思考:”无人机帮快递员叔叔送包裹会怎么样?”
教育价值:
- 培养空间感知能力
- 了解航空科技的应用场景
- 发展团队协作意识
北京蓝天幼儿园的王敏园长分享过案例:他们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自发设计了”未来无人机交通规则”,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
二、智能小园丁计划(适合4-5岁)
活动准备:
- 物联网植物传感器(如Xiaomi花花草草监测仪)
- 划定小片种植区
活动过程:
- 将传感器插入土中,连接平板电脑观察实时数据
- 对比阴凉处与阳光处的土壤湿度、光照差异
- 讨论:”机器人怎么帮农民伯伯种菜?”
深圳实验幼儿园的科技角就采用了这种模式,孩子们通过3个月的观察,绘制出了植物生长的”数据故事书”。
三、AR自然寻宝游戏(适合3-6岁)
创新做法:
- 使用AR应用(如Merge Cube)在园区设置虚拟标记
- 设计寻宝路线,寻找”会说话的石头””发光的花朵”等AR效果
- 延伸活动:让孩子设计自己的AR标记
美国幼教专家Suzanne Barchers建议:”AR技术能为传统自然教育注入魔法般的体验。”我们在上海徐汇区幼儿园的实践中发现,这种形式特别能激发语言表达能力。
四、可再生能源探索站
操作建议:
- 设置微型太阳能板(5W)、手摇发电机等设备
- 对比不同能源点亮LED灯的效率
- 记录”阳光最强充电时间表”
南京师范大学的许卓娅教授团队研究表明:这种亲身体验比单纯讲解更能让孩子理解环保概念。
五、未来城市沙盘共建(混龄活动)
实施方案:
- 在沙池区提供智能积木(如Makeblock神经元系列)
- 分组建造”会亮的路灯””自动门”等模块
- 最后连接成完整的”智慧城市”
日本著名幼儿教育家津守真特别强调:”科技教育要回归’动手做’的本质。”我们观察到,在这个活动中,大班孩子会自然地承担讲解角色,形成良好的混龄互动。
给教师的贴心建议:
- 安全第一:所有电子设备需通过儿童安全认证,建议选择IP67防水等级的产品
- 适度使用:科技工具只是媒介,单次活动使用不超过20分钟
- 注重反思:活动后引导孩子用绘画、戏剧等形式表达感受
- 家园共育:推荐家长使用「Kodable」「ScratchJr」等APP延续学习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曾说:”未来已来,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铺就通往未来的彩虹桥,而非提前把他们推向未来。”这些户外科技活动,正是要让孩子在自然与科技的交汇处,感受探索的乐趣,培养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您所在幼儿园尝试过哪些户外科技活动?欢迎分享您的实践经验!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