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儿园文学创作能力培养的5个创意引擎】
(开头网感化互动)
老师们注意啦!当我们扔掉拼音本和抄写本,孩子的文学创造力反而能像”疯狂动物城”里的Judy警官一样逆袭成长!✨ 今天分享几位大咖的”真经”:华东师大周兢教授提出的”游戏性写作”、日本绘本大师松居直倡导的”耳朵文学”,以及深圳名师李俊的”童谣创编三部曲”。快收下这份去小学化的文学启蒙攻略!
1. “故事银行”存款计划(0-3岁语言储备期)
◆ 专家观点:北师大王泉教授指出:”幼儿期的’输入质量’决定创作输出的可能性。”
✓ 每日开展”3D故事会”:Dynamic(动态肢体)+ Dramatic(戏剧语调)+ Doodle(即兴涂鸦)
✓ 建立”声音档案袋”:录制孩子自编的洗澡歌、散步诗等口语作品(例:杭州西湖幼儿园用抖音亲子号展示”宝宝每日一诗”)
2. 多模态表达工作坊(3-4岁符号敏感期)
◆ 典型案例:南京实验幼儿园徐雯老师的”魔法快递站”:
- 用快递盒改造”故事盲盒”(放入纽扣/树叶等随机物品)
- 儿童用肢体/积木/乱线画演绎物品故事
- 教师用”故事地图”(时间轴+情绪表情贴)帮助梳理逻辑
3. 跨界创作实验室(5-6岁抽象思维萌芽)
✓ 音乐文学:先听《动物狂欢节》片段→用气泡图记录联想词→集体创作”交响童话”
✓ 建筑文学:用乐高搭建场景后编冒险故事(参考上海童的梦园所”积木说书人”项目)
✓ 光影文学: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开发的”皮影俳句”活动(三句话故事+剪影艺术)
4. 逆向创作激励法
◆ 深圳名师王珊的”反套路”教学:
- 故意讲述”漏洞百出”的故事让孩子纠正(”小猪穿高跟鞋?那应该…”)
- 展示”无聊版本”和”神奇版本”故事对比图
- 设立”最离谱想象奖”(获奖作品需有基本叙事结构)
5. 家园共创生态圈
✓ 发放”文学种子包”:含空白绘本+可粘贴的故事元素贴纸(树叶/布料等)
✓ 开设”爸爸故事修理厂”:男性家长协助将零散语句升级为完整故事
✓ 举办”阳台诗歌节”:用晾衣绳展示幼儿口述的微诗歌
(结尾金句)
记住李季湄教授的话:”幼儿的文学创作不是培养作家,而是培养’有故事的眼睛’。”当我们在晨圈时间听到孩子说”风在给柳树梳辫子”,这比会写”春天来了”四个字珍贵千万倍!
配套资源推荐:
1️⃣ 绘本《阿罗有支彩色笔》系列(想象类范本)
2️⃣ 台湾《小小诗人》项目纪录片(5岁儿童诗歌创作实录)
3️⃣ “故事骰子”APP(电子版随机元素生成器)
下次教研会,不妨试试让孩子用”超级变变变”的方式改编《三只小猪》,记得拍下他们建构的新结局哦!📸 你在实践中用过哪些好玩的文学创作方法?评论区@三位同事来PK创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