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托育的破局之道:幼儿教师参与托育点建设的5大策略
各位幼教同仁们,我是学前教育专家李华(北师大博士/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在托育资源严重不足的当前,我们幼儿教师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社区托育点建设?
现状痛点:触目惊心的供需缺口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供需比仅为1:6(平均6个孩子竞争1个托位)。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这个比例甚至达到惊人的1:10!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华爱华教授指出:”托育服务已成为我国民生领域最突出的短板之一”。
幼儿教师的独特优势
作为专业幼教工作者,我们拥有:
- 系统的0-6岁儿童发展知识
- 专业的保教活动设计能力
- 丰富的集体照护经验
- 规范的卫生保健认知
中央教科所刘占兰研究员强调:”幼儿教师是社区托育最可靠的专业人才储备”。
5大参与路径及典型案例
1. 专业指导型:成为社区托育顾问
- 案例:深圳福田区”教师进社区”项目,20名骨干幼教轮流驻点社区提供专业支持
- 操作:每月固定时间现场指导,建立线上答疑群
- 成效:托育点规范达标率提升40%
2. 课程输出型:设计适龄活动方案
-
创新做法:
- 研发”15分钟亲子游戏包”
- 制作”照护者锦囊”短视频
- 开发”一物多玩”资源手册
北京师范大学洪秀敏教授团队开发的”社区科学育儿资源包”已被全国300多个社区采用。
3. 人才培养型:培训社区志愿者
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经验显示,经专业培训的志愿者留存率提升3倍。
4. 空间创设型:改造社区闲置资源
-
成功案例:
- 成都某社区将废弃报刊亭改造为”街角托育站”
- 杭州幼师指导利用小区物业用房建立”嵌入式托育点”
记住华南师大蔡迎旗教授的建议:”空间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真正以儿童为中心设计”。
5. 政校合作型:参与政策制定调研
-
参与方式:
- 担任社区托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 参与托育服务质量评估
- 为地方政府提供咨询建议
南京鼓楼区通过吸纳幼儿园园长参与政策制定,使托育点布局科学性显著提升。
行动建议四步走
- 评估自身优势:制作专业能力清单
- 对接社区需求:主动联系街道办/居委会
- 制定服务计划:量力而行,从易到难
- 建立反馈机制:持续优化服务内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丙成副研究员特别提醒:”幼教参与社区托育要注意角色边界,重在专业支持而非替代”。
特别提示
- 保持与所属幼儿园的沟通,争取单位支持
- 注意服务过程中的安全与法律风险防范
- 合理定价(如涉及有偿服务)
亲爱的老师们,每一次我们走进社区,不仅是在缓解”带娃难”的社会痛点,更是在扩大幼教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教育是全民的事业,应当由全民来参与”。让我们用专业守护更多孩子的成长黄金期!
(注:具体实施请结合当地政策法规。如需更详细的方案指导,欢迎关注”幼教智库”公众号获取《社区托育点建设实操手册》电子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