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在当今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园所文化建设已经成为评估幼儿园品质的重要指标。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发现教师参与文化建设往往存在”三不”现象:不想参与、不会参与、不被看见。那如何破局呢?让我们听听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的观点:”教师是园所文化的活载体,其参与度直接决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
一、做”文化DNA”的破译者
• 每周参与1次”文化解码会”:和园长、教研组长一起研读园所历史档案
• 建立”文化元素手账”:记录园所标志性事件、典型人物、特色传统
• 开发”文化密码卡”: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幼儿可感知的视觉符号(如用彩虹阶梯图示”向上生长”的园训)
二、当”文化共创”的引擎者
- 课程文化构建:
- 发起”我的文化金点子”活动(上海荷花池幼儿园的教师曾据此开发出”弄堂游戏”特色课程)
- 每月开展”文化×课程”头脑风暴会(建议采用世界咖啡屋模式)
- 环境文化营造:
• 主导”会说话的主题墙”项目(参考深圳实验幼儿园的”儿童海报”做法)
• 创建”文化能量站”:在走廊设置可互动的文化展示角
三、成为”文化辐射”的超级节点
• 运营教师文化社群:每周发起#文化发现#话题讨论
• 制作”文化微日志”:用短视频记录文化建设过程(可效仿南京市鼓楼幼儿园的”三分钟文化故事”)
• 开展”文化漂流瓶”活动:与其他园所教师交换文化建设经验
特别提醒: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强调”教师参与要避免形式化”,建议建立”三维反馈机制”:
- 幼儿反馈:通过绘画、访谈了解文化活动的效果
- 家长反馈:设计文化感知度问卷
- 同行反馈:开展文化建设观摩评议会
最后送大家一个行动锦囊:明天就可以尝试”文化发现三步走”:
① 随手拍1张体现园所文化的照片
② 记录1个文化践行小故事
③ 提出1条文化优化建议
记住:当你成为文化的”剧中人”而不仅是”旁观者”,园所的每个角落都会开始讲述属于你们的教育故事。需要具体某个环节的操作方案,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探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