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托幼一体化正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热点方向,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想分享几个超实用的跨龄互动活动设计”黄金法则”。
先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北京某省级示范园在开展”大带小”活动时,3岁小宝在5岁姐姐引导下,居然完成了超出年龄阶段的积木搭建!这个奇迹般的”最近发展区突破”,正是跨龄互动的魔力所在。
🌟 跨龄互动活动设计的四大核心策略 🌟
- 【混龄游戏工作坊】
参考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提出的”异龄互动三阶梯”理论: - 生活照料型:如大班孩子帮托班弟弟妹妹穿脱罩衣
- 游戏引导型:设计像”彩虹隧道”这类需要协作的感统游戏
- 项目探究型:开展”我们的树屋”这类持续2-3周的建构项目
- 【主题式循环体验】
借鉴意大利瑞吉欧的”项目教学法”,可以设计: - “泡泡奇遇记”(0-3岁探索,3-6岁记录现象)
- “声音博物馆”(托班收集声音,大班制作声音地图)
- 【社会性发展双通道】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特别强调:
✔️纵向通道:大孩子发展责任感(如”小小辅导员”制度)
✔️横向通道:小孩子获得安全感(设置固定”异龄伙伴”) - 【环境创设秘诀】
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的崔利玲园长有个超赞的做法:
在区角投放”三段式”材料,比如: - 感官瓶(0-2岁)
- 配对卡片(2-4岁)
- 序列拼图(4-6岁)
让不同年龄段孩子都能找到适合的操作方式
💡 三个实操性超强的活动方案 💡
- “时光小管家”晨间活动:
大班孩子带领托班幼儿完成晨检→洗手→签到动线
(培养生活常规+责任心) - “自然侦探社”户外活动:
混龄分组寻找不同质地的自然物,制作”触摸书”
(发展感官统合+合作能力) - “童声电台”语言活动:
大孩子采访小孩子,共同录制故事广播
(促进语言发展+情感联结)
✨ 来自一线园长的温馨提醒 ✨
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朱素静园长特别强调:
“在设计跨龄活动时,一定要准备’弹性退出机制’,允许幼儿随时回到同龄群体中,这是尊重个体发展差异的关键。”
建议可以每周开展2-3次混龄活动,单次时长控制在:
- 托小班:15-20分钟
- 中大班:30-40分钟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好的跨龄互动就像彩虹糖,不同颜色碰撞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最奇妙的味道!大家有什么特别成功的混龄活动案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