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成长档案”活”起来!幼儿教师激发学习兴趣的3.0版本策略 ✨
——以广州某省级幼儿园的”魔方档案”实践为例
一、为什么过程性档案能点燃兴趣?
(引用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观点)
“幼儿的学习兴趣像小火苗,而过程性档案是可视化氧气“——通过记录孩子探究时的表情(可附二维码链接视频)、作品迭代过程(如积木搭建的5次改进)、自言自语式的语言记录(例:”我的恐龙城堡要有瀑布!”),让孩子看见自己的思维轨迹,产生持续探索的内驱力。
🌟 新趋势:
深圳实验幼儿园的”儿童会议”制度——每周让孩子用档案袋里的材料(如植物观察画、建构失败照片)向同伴讲述”我的探索故事”,教师用KWL表格(已知-想知-学知)动态生成下阶段兴趣点。
二、让档案成为”游戏伙伴”的实操策略
策略1:三维互动档案盒——看得见的成长魔法
-
材料选择: 废弃的零食罐+扭蛋机零件改造成”成长扭蛋”,每个扭蛋里放:
✔️ 孩子自评小纸条(画笑脸/哭脸)
✔️ 教师抓拍的”哇时刻”照片(2cm迷你尺寸,增加神秘感)- 案例: 上海宋庆龄幼儿园孩子用”磁铁发现扭蛋”吸引同伴加入科学区探索
策略2:抖音式成长短视屏
-
用手机快速录制15秒短视频,聚焦:
✅ 孩子面对问题时的第一反应(如:”积木倒了怎么办?”)
✅ 使用工具的创新方式(如把放大镜当望远镜)- 技巧: 在班级一体机上设置”我们的成长频道”,每天饭后播放3条
策略3:生成性评价贴纸系统
(参考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项目式评价理念)
设计三类贴纸引导深度探究:
- 蜗牛贴纸:”我在慢慢进步”(记录重复尝试)
- 侦探贴纸:”我发现了______秘密”(引导观察表达)
- 火箭贴纸:”我要带这个问题去______区”(推动跨区学习)
三、关键点:让档案”会说话”的3个心法
- 留白艺术: 在作品旁预留”对话气泡”贴纸,鼓励孩子用图画续编故事
- 对比冲击: 将初次尝试与最终成果并置(如用折叠页设计”前后对比书”)
- 家长盲盒: 每月随机抽取一份档案内容做成”家庭任务卡”(例:”用爸爸的领带复刻档案里的绳子玩法”)
四、来自一线园长的提醒
(广州东方红幼儿园李园长访谈实录)
“避免档案成为教师的负担!建议:
- 用腾讯文档建立电子档案库,家长扫码即可上传家庭观察片段
- 每周选2个重点观察幼儿,其他采用”碎片化记录+AI语音转文字”
- 孩子自主管理”我的高光时刻抽屉”,教师每月与孩子共同筛选归档”
📌 行动锦囊:
明天就能做的2件小事→
① 在美工区投放”档案自助打印机”,孩子扫码即可打印想保存的作品
② 开展”档案寻宝日”:把档案片段藏在各区角,找到3个即可兑换”自主游戏延长券”
金句收藏:
“最好的成长档案不是装满作品的袋子,而是能让孩子看见自己思考光芒的镜子”
—— 摘自《幼儿教育》2023年第5期P34
需要具体某类活动(科学/艺术/语言)的档案设计模板?欢迎留言告诉我哦~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