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深耕学前教育20年的幼教专家,我特别欣喜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关注国学启蒙教育。去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传统文化与儿童发展”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的周念丽教授就强调:”优质的国学教育不是复古,而是用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方式激活文化基因。”
✍️ 如何打造”活起来”的国学课堂?建议从三个维度突破:
1️⃣ 环境浸润式——打造”会说话的国学角”
• 用可触摸的活字印刷模块玩《三字经》拼图(北京丰台一幼的经典案例)
• 将24节气做成”气味盒子”:立春的艾草、清明的青团香
• 创设”君子六艺”角色区:投壶、书画、古琴体验站
2️⃣ 游戏化教学——5个必收的国学游戏
▶︎ 身体对对碰:用肢体摆出”仁”(人+二)、”孝”(子+老)等字型
▶︎ 诗词大闯关:结合奥尔夫音乐节奏诵唱《声律启蒙》
▶︎ 甲骨文侦探:在沙盘里拓印探索”日””月””山”等象形字
▶︎ 礼仪情景剧:用皮影戏演绎”程门立雪””孔融让梨”
▶︎ 节气小厨房:清明做青团、冬至包饺子(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特色课程)
3️⃣ 能力发展链——浙江省特级教师王芳提出的”3C培养模型”:
Cultural Identity(文化认同)
• 每周”文化发现日”:寻找生活中的国学元素
Creative Thinking(创意思维)
• 用积木搭建”岳阳楼”、用黏土塑”兵马俑”
Character Building(品格塑造)
• 通过”弟子规行为存折”记录分享、互助行为
📌 关键提示: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的跟踪研究显示,持续开展国学游戏的班级,幼儿在语言表达、情绪管理、合作意识等维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切记避免机械背诵,要用”做中学”的方式让孩子感受文化温度。
最近我正在帮广州某省级园设计”唐诗植物园”项目,孩子们通过种植”春种一粒粟””莲叶何田田”中的植物,建立文学与自然的联结。有兴趣的老师可以私信我获取完整方案模板。大家实践中有哪些创新做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