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实践者,我经常在示范园观察到一个现象:同样是摔跤,有的孩子会爬起来继续跑,有的却要哭半个小时…这背后藏着挫折教育的大学问。
(掏出随身携带的观察记录本)上周在XX幼儿园大班就看到经典案例:两个小朋友搭建的积木城堡同时倒塌,老师A马上说”没关系老师帮你”,而老师B则蹲下来说:”哇!倒塌的声音好酷!要看看工程师是怎么防止楼房倒塌的吗?”——后者明显用了”成长型思维”的引导策略。
🌟 实操性建议(亲测有效!):
- 【游戏化挫折设计】
推荐使用李跃儿老师提出的”三明治反馈法”:在建构游戏中故意设置”比孩子现有水平高10%难度”的任务。比如小班穿珠子时,混入3颗孔洞较小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说:”你穿这些小珠子时手指扭动的样子,像在跳芭蕾舞呢!” - 【挫折可视化工具】
借鉴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勇气储蓄罐”:每次克服困难就存一颗”勇敢豆”(可量化的小成就),集满10颗兑换”挑战勋章”。注意!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特别强调:奖励要侧重过程而非结果。 - 【情绪拆解四步法】
当孩子受挫时:
1)镜像反应:”妈妈看到你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情绪识别)
2)命名挫折:”刚才那个拼图转角确实很狡猾”(归因外化)
3)回溯成功:”记得上次你怎么制服那个不听话的鞋带吗?”(激活经验)
4)重启挑战:”这次要召唤哪种超级力量来帮忙?”(赋能选择)
💡 特别提醒: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最新研究发现,3-6岁幼儿的”挫折阈值”与看护人的反应强相关。建议老师/家长可以试试”戏剧性示范”——比如自己拼图失败时夸张地说:”哎呀!我的脑袋要冒烟啦!快给我5个深呼吸充电!”
最新实践案例: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正在试点”挫折盲盒”活动,把常见的如纽扣错位、水彩混色等设计成闯关游戏,孩子们反而会主动说:”老师,我今天还没吃到’失败糖果’呢!”(用酸糖果象征暂时失败)
记住我们教研组常说的话:好的挫折教育不是给孩子荆棘,而是教他们把荆棘编成皇冠。下次孩子遇到困难时,不妨试试说:”恭喜你找到了升级密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