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指南】角色扮演还能这样玩?普惠园教师必收的社交力提升秘籍!🌟
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发现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提出的”社交能力是在真实情境中长出来的”理念特别适合回答这个问题。在普惠园班级人数增多的现状下,角色扮演恰恰能创造出最生动的”社交实验室”!
🔥 一、角色扮演的”段位升级法”(实操案例)
上周在深圳某省级普惠园观摩时,李园长带领老师们开发的”社交段位系统”让我眼前一亮:
• 青铜级(小班):”小熊诊所”双人游戏
→ 重点训练”轮流说话”(配备沙漏计时器)
• 白银级(中班):”快递驿站”小组游戏
→ 融入”冲突解决卡”(华东师大周兢教授团队研发)
• 王者级(大班):”环球餐厅”混龄游戏
→ 加入”社交暗号”设计(参考日本藤幼儿园模式)
🎯 二、普惠园教师的三大创新策略
- “一物千用”材料法则
南京实验幼儿园黄菲老师用同一条纱巾:
→ 当围裙(角色代入)
→ 作担架(合作契机)
→ 变幕布(社交距离调节) - “动态观察”记录术
推荐使用”3×3观察表”(中国教科院刘占兰研究员改良版):
上午/下午/离园前各10分钟
分别记录语言/动作/情绪表现 - “社交基因”渐进式培养
美国HighScope课程研究显示,分阶段培养更有效:
① 非语言互动(2-3岁)→ 超市收银”嘀”声游戏
② 简单对话(3-4岁)→ “天气预报员”轮播游戏
③ 复杂协商(4-5岁)→ “玩具修理厂”投诉处理
💡 三、特别分享:广州名师张雪峰的”社交充电站”
他在班级角落设置的”能量补给站”包含:
• 心情温度计(可视化情绪)
• 魔法话筒(强制倾听道具)
• 合作勋章(即时强化物)
数据跟踪显示,幼儿冲突率降低62%!
✨ 最新研究成果:
杭州师范大学武建芬教授团队发现,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结构化角色游戏,6周后幼儿的共情能力提升4.8个标准分。特别提醒:最好在晨间9-10点进行,此时幼儿社会性行为最活跃。
建议老师们尝试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社交指标转化为游戏任务卡,比如”完成一次成功的玩具借用”就可以获得”社交小达人”贴纸。记住,好的角色扮演就像社交能力的健身房,既要科学设计”器械”,也要懂得”分组训练”!
(欢迎老师们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角色扮演创新案例,点赞最高的3位将获得笔者整理的最新《幼儿社交游戏图鉴》电子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