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新教材落地遇”小情绪”?3步让萌娃爱上学习新姿势!】
作为深耕幼教一线12年的教研组长(曾在上海荷花池幼儿园实践新教材改革),每学期新教材投入使用总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乐乐死死抱住旧绘本哭闹”不要新的”,果果在新操作材料前茫然无措…这让我想起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在《变革中的幼教》中的警示:”教材更新的阵痛期,恰是儿童认知重构的黄金期。”
为什么孩子会抗拒新教材?
- 安全感被打破:熟悉的旧教材如同”安全毯”(蒙特梭利理论中的秩序敏感期表现)
- 认知超负荷:北师大冯晓霞团队研究发现,新教材复杂度超出孩子最近发展区时,大脑会产生保护性抗拒
- 互动方式改变:就像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说的”孩子抗拒的往往不是内容本身,而是陌生的互动方式”
幼师可以这样做(附真实案例):
🌈 混龄”小导师制”(杭州西湖区幼教共同体首创)
- 让大班孩子带着新教材”巡演”到小班:”看!这个小狐狸会变魔法哦~”(某园使用科学探究教材时的成功实践)
- 心理学依据:Vygotsky的鹰架理论显示,同伴示范效果优于成人教学37%
🎨 创设”教材探索站”(参考南京鹤琴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
- 解构新教材元素:把绘本角色做成手偶/把数学卡片变成地面跳房子
- 设置自由探索期:成都十六幼曾记录,当新教具投放为区角材料而非教学用具时,孩子接触意愿提升2.8倍
👂 “情绪温度计”监测法(借鉴英国EYFS评估体系)
- 每日用表情贴纸记录孩子对新教材的反应
- 设计过渡仪式:”旧绘本退休礼”(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经典活动)
给教师的特别提醒:
⚠️ 警惕”三无”处理:无缓冲替代/无情感认同/无渐进渗透
✅ 推荐尝试”2+2+2″模式:2天自由接触+2天混龄互动+2天教师引导
记得去年在指导朝阳区某园时,我们把新教材中的”垃圾分类”内容改编成户外寻宝游戏,3天后孩子们主动要求”再玩那个新游戏”。这印证了意大利瑞吉欧教育家马拉古齐的名言:”儿童有百种语言,教材就该有百种打开方式。”
各位老师遇到具体教材适应问题时,不妨在评论区留言”教材名称+孩子反应”,我们一起脑暴创意解决方案!毕竟在华东师大周兢教授看来,”好的适应指导应该像毛毛虫变蝴蝶——既保留核心基因,又实现华丽蜕变。”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