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5个创意教学策略
亲爱的幼教同仁,你提出的这个关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问题非常有价值!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特别是要教会孩子们保护自己这项终身受益的重要技能。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兢教授说过:”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通过情境化、游戏化的方式渗透到日常活动中。”下面我就分享5个在幼儿园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角色扮演游戏:让安全教育”活”起来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指出:”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具发展价值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安全主题的角色游戏:
- “陌生人来了”情景剧:教师扮演陌生人,用各种诱惑方式(如糖果、宠物)测试孩子反应
- 身体边界小剧场:用玩偶演示什么是适当的身体接触,什么是不适当的
- “紧急电话亭”游戏:设置模拟电话亭,让孩子练习拨打110/120/119
小技巧: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建议,每次游戏后要引导孩子讨论”你刚才做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二、绘本故事+反思讨论:让安全意识自然渗透
著名的幼儿安全教育专家李季湄教授强调:”好的安全教育绘本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推荐以下几类:
- 身体保护类:《不要随便摸我》《我的身体属于我》
- 防拐防骗类:《我不跟你走》《怪叔叔》
- 应急处理类:《着火啦》《小狗安全手册》
教学建议:上海思南路幼儿园园长郭宗莉的”三步阅读法”很实用:
- 先完整讲述故事
- 关键情节停下来让孩子预测后果
- 联系实际生活讨论”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三、安全儿歌+手势操:让知识变得好记又有趣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研究发现:”韵律活动能显著提升幼儿对安全知识的记忆保持率。”例如:
《安全数字歌》(配合手指动作):
“1-1-0,警察叔叔马上到;
1-2-0,医生阿姨救命号;
1-1-9,火警电话记心头…”
《身体红灯区》儿歌:
“泳衣盖住的地方,是我的红灯区,
别人不能随便碰,我要大声说不可以!”
教学提示: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的王致青园长建议每周安排2-3次”安全小剧场”时间,让孩子轮流表演这些儿歌。
四、环境创设:打造”会说话”的安全教育墙
著名幼儿园环境设计专家董旭花教授提出:”环境是第三位教师。”可以设置:
- 安全标识探索区:收集各类安全标志,让孩子分类(禁止/警告/指示)
- “我的安全树”:每个孩子有自己的”苹果”,写下学会的安全知识
- 安全隐患发现墙:用磁贴图片让孩子找出危险场景
实践案例:深圳实验幼儿园的刘凌园长分享,他们通过”安全小卫士”值日制度,让孩子每天负责检查教室安全隐患。
五、家园共育:让安全教育延伸到家庭
北京棉花胡同幼儿园的李建丽园长强调:”家庭是安全教育的主战场。”我们可以:
- 设计《家庭安全自查表》亲子作业
- 举办”安全亲子日”活动,设置各种模拟场景
- 建立”安全小贴士”家长微信群,每周推送实用内容
专家建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刘占兰研究员提醒,给家长的材料一定要具体可操作,避免空泛的理论。
关键实施要点
最后特别提醒三个注意事项:
- 正面引导为主:避免造成幼儿过度恐惧,强调”保护自己”而不是”世界危险”
- 重复强化:安全教育需要持续进行,不是一次活动就能见效
- 个别化指导: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方式(如害羞的孩子需要更多演练机会)
记得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就是教会孩子智慧地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用专业和爱心为孩子们筑起一道温暖而坚固的安全防护墙!
你对哪个策略最感兴趣?或者你在实践中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愿意分享吗?欢迎一起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