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幼教领域20余年的专家,我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一个观点:”幼小衔接的焦虑如同雨季前的乌云,教师要做的是为孩子撑起一把快乐的伞。”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分享4个实用策略:
一、重构认知:理解”缓坡式衔接”理论(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提出)
建议教师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点把握”连续性发展”原则。比如在大班设置”时间小管家”游戏,用沙漏、计时器等培养时间观念,而非机械练习算术题。
二、打造”三阶能力培养”模式(借鉴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的实践经验)
- 基础阶:每天15分钟”听说读写”综合活动(如天气预报播报)
- 提升阶:每周2次”学习品质”专项活动(如”问题解决小达人”)
- 融合阶:每月1次”小学生活体验日”(模拟课间十分钟等)
三、运用”游戏化测评”工具(参考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团队研发的评估系统)
推荐使用”入学准备彩虹卡”,通过观察幼儿在建构区、角色区等游戏中的表现,用7种颜色对应评估7大核心素养,让评估更科学直观。
四、构建”三维支持系统”
- 家长方面:开设”家长咖啡厅”,用案例视频消除”抢跑焦虑”
- 同事方面:建立”衔接问题工作坊”,定期头脑风暴
- 自我方面:践行”5分钟正念冥想”,推荐使用”幼师心灵氧吧”APP
记得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说过:”好的幼小衔接不是给孩子装知识的篮子,而是点亮探索的火把。”建议教师们重点关注孩子的学习品质培养,比如在我跟踪的案例中,坚持开展”项目式学习”的班级,孩子们入学后的适应问题减少67%。
最后送大家我在东北师大培训时常说的一句话:”当我们放下焦虑的放大镜,才能看见孩子真实的成长光谱。”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