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新西兰学者Margaret Carr提出的”学习故事评价法”这个宝藏工具。✨
🌟【为什么学习故事能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就像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常说的:”幼儿就像一面镜子,我们需要用专业的方法让他们照见自己的成长。”学习故事通过以下三个神奇步骤实现这一目标:
- 记录真实的”哇时刻”(Wow Moment)
不要简单地写”小明今天搭积木很好”,而应该像拍电影特写镜头一样记录:
“当积木塔即将倒塌时,我看到小明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调整了底层积木的位置,最后成功搭建了5层高的塔楼!” - 多维度的支持性反馈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的建议,我们可以用”三明治反馈法”:
✔️ 具体行为:”你刚才数积木时用手指点着数”
✔️ 发展价值:”这样能确保不漏数,数学家都这样做”
✔️ 开放问题:”下次要不要试试数数看楼梯台阶?” - 可视化成长档案
我在上海荷花池幼儿园见过超棒的实践案例:老师把孩子的学习故事做成”成长连环画”,每月让孩子自己选最骄傲的一页放进”我的成就博物馆”文件夹。
🎯【三个实操妙招】🎯
- “小老师”角色扮演日
让孩子拿着自己的学习故事本,像老师一样点评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北京三义里幼儿园的王园长发现,这个方法能让幼儿快速建立评价标准。 - 情绪温度计法
准备红黄蓝三色磁贴:
🔴 红色:”这个我还需要帮助”
🟡 黄色:”我可以试试看”
🔵 蓝色:”我已经能教别人了”
每天离园前让孩子自主粘贴今日学习状态。 - 语音日记新玩法
给每个孩子准备录音笔,让他们口述今日的”三个闪光点和一个小心愿”。深圳实验幼儿园的张老师反馈,这个方法特别适合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
💡【专家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提醒我们:”幼儿的自我评价就像小鸟学飞,既需要树枝的安全高度,又需要适当的挑战。”建议老师们:
• 评价标准要像”跳一跳够得着”的苹果
• 反馈语言要像”营养丰富的辅食”易消化
• 记录频率要像”定期体检”形成习惯
我最近在研究一个超有意思的现象:当孩子开始用”我今天比昨天…”这样的句式时,就标志着他开始建立成长型思维了!大家有没有观察到类似的案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实践故事~ 📚
记住哦,好的自我评价能力就像给孩子安装了一个终身受益的”心理GPS”,而学习故事就是最好的导航软件!🚀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