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让学习故事评价法在幼儿园落地开花的6大实战策略 🌟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特别认同新西兰学者Margaret Carr提出的观点:”学习故事不是评价工具,而是开启师幼对话的魔法钥匙。”要让这个方法真正扎根幼儿园,需要从理念到行动的系统性变革。结合北京三里屯幼儿园李娟园长的成功经验,我总结出以下推广路径:
🔥 一、打造”浸润式”教师成长体系(关键突破口)
- “3D研训模式”:采用”理论输入(Deliver)→现场观摩(Demo)→实践反思(Do)”循环
- 推荐新西兰早教专家Wendy Lee的《学习故事这样做》作为共读书目
- 案例工作坊:每月开展”最闪亮的学习故事”评选,像上海荷花池幼儿园那样建立电子案例库
🎨 二、创设可视化支持环境(潜移默化影响)
- 在教室设置”哇时刻展示墙”,用便签记录幼儿的精彩瞬间
- 学习深圳南山幼儿园的做法,开发”学习故事四格漫画”模板(观察→识别→回应→延伸)
👨👩👧👦 三、构建家园共育新生态(扩大影响力)
- 设计”家长版观察指南”,包含如:”当孩子重复玩积木时,可能在学习…”等实用提示
- 借鉴南京实验幼儿园的经验,每月举办”故事茶话会”,邀请家长讲述家庭观察故事
📊 四、建立动态成长档案系统(让效果看得见)
建议采用”彩虹评价体系”:
- 红色:社会性发展
- 蓝色:认知探索
- 绿色:体能发展
…每个领域用学习故事片段呈现成长轨迹
💡 专家特别提醒:
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强调:”要警惕把学习故事变成新的评判标准。”建议教师在记录时:
- 多用”我注意到…”而非”他应该…”
- 每个故事后必有”下一步可能”的思考
🛠️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 教师反映”没时间记录”?
→ 尝试”语音速记法”:用手机录音后整理关键点
▶ 家长问”这对升学有什么用”?
→ 展示新西兰教育部研究成果:早期叙事评价与未来学习力的正相关数据
最近我们正在研发”学习故事智能分析系统”,通过AI识别幼儿行为模式,有兴趣的园所可以参与试点。记住正如瑞吉欧创始人Malaguzzi所说:”儿童有100种语言,我们需要1001种方式去发现。”
📌 行动小贴士:
明天就开始尝试”1+1+1″微行动:
1天1次5分钟定点观察 → 1周1个完整故事 → 1月1次深度分析
需要具体案例模板或园本化实施方案的老师,可以私信我获取《学习故事实操工具包》🎁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