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国学经典与游戏化管理的智慧教学策略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韵味教学法”
“国学经典不是老古董,而是埋藏在历史长河中的智慧种子,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种子在孩子心田发芽。” —— 北师大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徐梓教授
(一)三维度构建国学诵读体系
- 听觉维度:音韵节律启蒙
- 采用”三阶诵读法”:听诵(教师示范)→跟诵(师生互动)→创诵(幼儿改编)
- 推荐材料:《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韵律感强的经典选段
- 案例:北京丰台第一幼儿园通过”晨间韵律操”,将《千字文》编成有节奏的拍手歌
-
**视觉维度:意象具象化呈现
- 运用”图画链接法”:为经典语句配插画(如《弟子规》”晨必盥,兼漱口”配洗漱步骤图)
- 开发”经典动画微课”:将《三字经》故事做成3分钟动画短片
- 实践案例: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墙面国学”项目,将走廊变成可触摸的立体经典画廊
-
**动觉维度:全身心体验学习
- 设计”经典戏剧游戏”:用角色扮演演绎《论语》小故事
- 创新”手势诵读法”:每个关键词配合特定手势(如”仁”字双手交叠于心口)
- 研究成果:南京师大研究显示,多感官参与使经典记忆留存率提升47%
(二)现代教学法赋能传统经典
- 主题整合教学
- 将《悯农》与食育课程结合,开展”小小农夫”体验日
- 用《游子吟》导入母亲节感恩教育,制作”爱心孝行卡”
- 跨文化对比
- 对比《弟子规》与西方礼仪绘本(如《礼貌小公主》)
- 开展”东西方节日故事会”:中秋VS感恩节的文化探讨
“国学教育要避免机械背诵,应该像喝茶一样,先闻其香,再品其味。” —— 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教授 周兢
二、屏幕时间管理的”游戏化解决方案”
(一)”能量勋章”积分系统
-
可视化管理工具
- 设计”屏幕能量瓶”:每小时积累1颗虚拟能量豆
- 开发”数码精灵”APP(获教育部2023年优秀教育软件奖):用宠物成长机制管理使用时长
-
激励性奖励机制
- 设置”护眼小卫士”勋章体系:连续3天合理用时获得铜章
- 案例:深圳莲花幼儿园的”20-20-20″挑战(每20分钟远眺20秒,坚持20次换绘本)
(二)闯关式自主管理
-
情景化挑战任务
- “忍者专注训练”:关闭弹窗完成学习任务获得”静心忍者”称号
- “信息辨别大赛”:识别网络虚假图片赢取”火眼金睛”徽章
-
替代性活动设计
- 建立”现实游戏宝箱”:内含比电子游戏更有趣的实体游戏卡
- 研发”家庭互动任务卡”(如”用积木搭建数字城堡”)
-
个性化契约制定
- 共同起草”屏幕使用公约”(参考美国儿科学会媒体使用指南)
- 设计”自主管理打卡表”:用表情贴纸记录每日表现
(三)认知重塑策略
-
具象化时间教育
- 制作”时间馅饼”手工:直观展示24小时分配
- 进行”大脑加油站”实验:对比屏幕前后创意绘画差异
-
元认知培养
- 开展”我的数字足迹”绘画活动:反思电子产品使用感受
- 设置”科技利弊辩论会”(适合大班幼儿)
“管理屏幕时间不是简单的限制,而是培养数字时代原住民的自我调控能力。”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幼儿教育分会理事长 王吉
三、融合实践建议
-
国学与数字素养的创意结合
- 开发”AR唐诗”应用:扫描课本出现诗歌场景
- 组织”古今通讯”活动:用现代工具演绎”鸿雁传书”
-
教师支持系统
- 建立”智慧教学资源库”(含经典诵读微课、屏幕管理工具包)
- 开展”双师工作坊”:传统文化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协同教研
-
家园共育方案
- 设计”21天亲子经典共读”打卡计划
- 举办”家庭数字健康日”:制定全家媒体使用计划
教学创新工具推荐:
- “唐诗魔方”(获2023年玩教具设计大赛金奖)
- “小眼睛大世界”护眼互动墙(北京师范大学研发)
- “国学小剧场”道具箱(含30个经典故事角色手偶)
通过将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既能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又能发展其数字时代的关键能力,实现”古韵今用”的教育创新。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