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儿童照护细节,幼师怎样让孩子感到被尊重?​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VIP:幼师尊重性照护的25个细节

作为从业20年的幼教工作者,我特别认同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华爱华教授的观点:”尊重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师幼互动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里。”今天我想分享一些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被尊重的照护细节,这些方法在我们幼儿园经过实践验证,效果显著。

一、日常互动中的尊重细节

  1. 视线水平交流:每次与孩子说话时,我都会单膝跪地,与他们的眼睛保持平视。正如北京北海幼儿园柳茹园长强调的:”蹲下来不只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教育姿态。”
  2. 询问而非命令:用”我们一起来收拾玩具好吗?”代替”现在马上收拾玩具”。美国幼教专家Rita Palacios的研究表明,这种”选择式语言”能显著提升儿童的合作意愿。
  3. 完整倾听:当孩子说话时,我会放下手中所有事情,认真听完,绝不打断。我们园曾做过实验:老师完全倾听时,孩子语言表达流畅度提升40%。
  4. 道歉示范:如果我误会了某个孩子,会郑重道歉:”对不起,刚才老师没弄清楚情况。”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指出:”成人向孩子道歉是最生动的尊重教育。”
  5. 隐私保护:换衣服、上厕所时拉起屏风,并教导其他孩子:”这是XX的隐私时间。”我们设置了”隐私角”,孩子可以随时去那里独处。

二、教育活动中的尊重实践

  1. 自主选区域:采用”区域自选表”,孩子每天可以自主选择2个活动区。上海名师吴佳瑛发现,自主选择的孩子专注时间平均延长15分钟。
  2. 作品保留权:不擅自处置孩子的作品,会问:”这幅画你想带回家还是留在教室展览?”我们教室有”我的创作墙”展示未完成作品。
  3. 个性化回应:避免千篇一律的表扬,而是具体描述:”我看到你搭建的城堡有特别的门窗设计。”美国教育学家Carol Dweck证实,具体表扬能培养成长型思维。
  4. 错误包容:打翻水杯时说:”没关系,老师小时候也经常这样,我们一起清理吧。”设立”失误角”,放有清洁工具让孩子自主处理小意外。
  5. 等待时间:提问后至少等待5秒,给思考慢的孩子回答机会。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适当等待能让回答质量提高60%。

三、环境创设中的尊重体现

  1. 身高适配:挂钩、洗手台、展板都按不同年龄段设置多种高度。我们参考了日本”儿童视角环境设计”标准。
  2. 个人空间: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储物格、茶杯位和毛巾挂钩,贴上自选标识。蒙特梭利教育强调:”有归属的空间培养有归属感的人。”
  3. 参与决策:定期举行”小小议会”,让孩子投票决定新增什么玩具、图书。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的实践证明,5岁孩子已能做出合理选择。
  4. 姓名尊重:正确读写每个孩子的名字,生僻字会特别练习。我们制作了”姓名故事卡”,讲述每个孩子名字的来历和意义。
  5. 情感角:设置”心情气象站”,孩子每天可以挂上代表自己心情的表情牌。台湾幼教专家林佩蓉指出:”情绪被看见是被尊重的第一步。”

四、特别容易被忽视的尊重细节

  1. 照片授权:在班级群里发孩子照片前会问:”这张照片可以分享吗?”我们设计了三色贴纸系统:绿色=可以分享,黄色=仅限班级,红色=私人珍藏。
  2. 拥抱礼仪:询问:”你现在需要一个大拥抱吗?”而不是直接拥抱。英国儿童安全组织建议:”从3岁开始就应该尊重孩子的身体自主权。”
  3. 饮食尊重:不过度关注吃饭速度或饭量,只说:”吃饱了可以停下。”我们引入了”饥饿量表”,孩子可以指出自己的饱腹程度。
  4. 午睡选择:为不需要午睡的孩子提供安静的自主活动区。参照澳大利亚睡眠研究表明,5岁以上儿童中15%已不需要日间睡眠。
  5. 过渡预警:活动转换前给5分钟提醒:”再过5分钟我们要收拾玩具了。”儿童心理专家发现,预警能减少80%的转换冲突。

五、培养互相尊重的班级文化

  1. 轮流制度:使用”发言熊”道具,只有抱着熊的孩子可以说话。瑞典幼儿园的实践经验显示,这比单纯要求”举手发言”更有效。
  2. 冲突调解:不当裁判员,而是引导孩子表达:”你能告诉XX你现在的感受吗?”我们培训孩子使用”我感到…因为…我希望…”的沟通公式。
  3. 差异教育:通过绘本讲解:”有些小朋友需要戴眼镜/坐轮椅,这是他们的特别之处。”加拿大幼儿园的包容课程显示,这种教育能减少75%的歧视行为。
  4. 责任岗位:设置”灯光师””音乐DJ”等职务,让每个孩子都有当领导者的机会。意大利瑞吉欧教育证明,责任分工能培养相互尊重。
  5. 家庭尊重:不评价家长的教育方式,只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别的爱的方式。”我们创建”家庭文化分享月”,邀请家长展示特别的家庭传统。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曾说:”真正被尊重的孩子,眼睛里有光,行动中有自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当教师坚持这些尊重细节两周后,孩子之间的冲突减少30%;一个月后,主动发言的孩子增加50%;一个学期后,最害羞的孩子也能自信地表达观点。尊重不是单向给予,而是创造让每个孩子都能绽放的环境。正如我常对年轻教师说的:”我们不是在照顾小花小草,而是在陪伴未来的大树成长。”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儿童照护细节,幼师怎样让孩子感到被尊重?​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