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STEAM教育中的幼儿表达引导,正是当下幼教界最值得探讨的”黄金课题”之一。(双眼放光)
我在哈佛教育学院交流时,著名幼教专家Mara Krechevsky教授特别强调:”幼儿的每一次表达都是思维的可见化呈现。”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我结合在北京海淀区某示范园的STEAM项目实践,给大家支几招:
- “问题漂流瓶”激发表达欲望(拿出一叠彩色便利贴)
上周我带中班做”纸桥承重”项目时,会让每个孩子用图画+简单符号记录”为什么桥会塌”。就像清华附属幼儿园王香老师说的:”幼儿的表达从来都不只是语言。” - “思维可视化工具”妙用
推荐使用: - 气泡图(适合3-4岁:”这个积木塔像什么?”)
- KWL表格(著名教育专家John Barell提出,5-6岁适用:”关于影子,我知道…我想知道…我学会了…”)
记得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徐则民园长分享过,她们用”相机+便签”记录工程过程,效果超赞! - 搭建”表达阶梯”
参考美国NAEYC的差异化教学建议:
小班:提供选择式表达(”是圆形还是方形?”)
中班:开放式提问(”如果…会怎样?”)
大班:辩论式表达(”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 最关键的”等待3秒钟”原则
伦敦大学学院的幼儿研究显示,教师提问后等待3秒以上,幼儿的回答复杂度能提升40%!我在深圳某园观摩时,看到老师用沙漏具象化这个等待过程,特别有智慧。
特别提醒:STEAM中的表达一定要”接地气”!上周看到有孩子指着自己搭建的”火箭”说:”这是放屁推进的!”多么生动的物理认知啊!(忍俊不禁)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来自意大利瑞吉欧创始人马拉古奇:”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去偷走剩下的九十九种。”
(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记录本)对了!明天上午9点我刚好要在线上做一个《STEAM项目中的幼儿表征解读》工作坊,需要具体案例的老师可以私信我~ 让我们把孩子的每一次”啊!”都变成教育的生长点!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