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确实很值得探讨,特别是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我们来听听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在一次学前教育论坛上分享的观点: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回应家长:
- 教育价值维度(引用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观点)
“监控不是为了监视,而是为了教育过程的留痕。”我们可以告诉家长,优质的幼儿园会通过监控实现: - 教师专业成长的镜像作用(用于教研复盘)
- 幼儿行为发展的观察记录(配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课程实施的品质保障
- 隐私保护维度(参考上海宋庆龄幼儿园朱素静园长的做法)
建议幼儿园建立”三重保护机制”:
✓ 加密存储:采用银行级数据加密
✓ 权限分级:如卫生间、睡眠区绝对不装摄像头
✓ 定时销毁:非必要视频72小时自动覆盖 - 沟通艺术维度(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的金句)
“透明化≠赤裸化”,可以这样沟通:
“您知道吗?我们小班的王老师通过回看晨间入园视频,发现了3个孩子存在触觉防御现象,及时调整了感统训练方案。”
建议教师可以做:
• 每学期开展”监控开放日”,演示如何用视频做观察记录
• 制作《监控使用白皮书》漫画版
• 建立”家长督学团”参与监控管理
最后分享一个温暖案例:南京鹤琴幼儿园的张俊老师曾用监控视频制作成长纪录片,让家长看到孩子从”入园哭泣”到”自主游戏”的蜕变过程,反而成为最受好评的毕业礼物。
关键要让家长明白:科技的温度在于如何使用,而不是是否使用。您觉得这样的回应方式是否能缓解家长的顾虑呢?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