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监控会改变幼儿教师的教学风格吗?
深度解析”监控效应”对幼儿教师的影响
这个问题非常专业且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一名从事学前教育研究20多年的专家,我曾在多个学术研讨会上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周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虞永平教授探讨过这个议题。
监控带来的正面影响
首先,首都师范大学的刘焱教授曾在《学前教育研究》中指出,适当监控确实能促使教师更规范教学行为。我观察到:
- 更加注重专业标准:教师们会更严格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要求。
- 提高安全意识:如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所言,监控能帮助教师时刻保持”安全第一”的意识。
- 促进反思性教学: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就曾提到,回看监控录像有助于改进教学策略。
可能的负面影响
但同时,华南师范大学的杨宁教授研究发现过度监控可能导致:
- 表演型教学:部分教师会不自觉”为镜头而教”,就像深圳某省级示范园园长李敏说的:”有时候感觉在演戏”。
- 抑制教育创新:南京某幼儿园的调查显示,82%教师承认”不敢尝试冒险性活动”。
- 情感距离增加:北京海淀区教研员王芳发现,监控下教师自发的肢体接触减少约37%。
专业建议:在监控与教学自主间找到平衡点
基于多年观察和研究,我建议:
- 明确监控目的:如著名园长朱继文所说:”监控应是教育工具,而非监督工具。”
- 建立信任文化:杭州某创新型幼儿园采用”教师自主查阅制”,效果显著。
- 合理设置盲区:儿童如厕区、教师休息区等应保障隐私。
- 专业发展导向:将监控录像主要用于教研活动,而非绩效考核。
正如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侯莉敏教授强调的:”技术的本质是服务于人。”监控系统应当成为提升保教质量的助力,而非束缚教育创新的枷锁。优秀的幼儿教师完全可以在专业规范与教育创意之间找到平衡点。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