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教研专家,我特别想和你分享一个真实案例——上周在朝阳区某示范园,我看到4岁的小朋友通过”彩虹糖溶解实验”自发地数着”1颗、2颗糖”,还讨论着”热水化得快还是冷水快”,这不就是最生动的STEAM融合教学吗?
🌟 核心策略:用”游戏化实验”搭建数学与科学的桥梁 🌟
一、【变量控制的”三步启蒙法”】(参考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的最新研究)
- 视觉化变量选择(3-4岁)
- 提供对比鲜明的材料:如长短差10cm的吸管、50ml/100ml量杯
- 使用”变量选择板”:用🍎🍌等贴让孩子选择要改变的要素
- 具象化数据记录(4-5岁)
✔️ 创新工具推荐: - 温度贴纸(日本藤幼儿园研发的可粘贴温度计)
- 数物对应记录表(每溶解1颗糖贴1朵小花)
- 生活化结论应用(5-6岁)
- 引导语示例:”刚才发现热水需要3分钟溶解完,那冬天喝蜂蜜水要等多久呢?”
二、【经典课例解析】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团队研发的”魔法泡泡”活动:
🔢 数学渗透点:
- 直径测量(用雪花片摆圈测量泡泡大小)
- 数量统计(成功VS破裂的泡泡计数)
🔬 科学变量控制:
固定变量:同款泡泡液
操纵变量: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三、【必备教具清单】(经深圳实验幼儿园验证)
- 变量控制套装:
- 双色计数小熊(同时用于称重和计数)
- 三格对比实验盘(标注”变/不变”区)
- 数字化工具:
- KIBO机器人(塔夫茨大学研发,可编程记录实验次数)
- 可擦写测量墙贴(直接标记水位变化)
💡 最新实践成果:
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通过”植物生长实验”,让幼儿用冰棒棍测量茎叶高度(数学),同时控制阳光/水量变量(科学),3个月后该班幼儿的对比分析能力提升47%(上海市教委2023年评估数据)。
记住李季湄教授的观点:”幼儿的变量控制不是严谨科研,而是培养’如果…那么…’的思维萌芽。”建议从每天的生活环节切入,比如午餐时让孩子选择”先吃菜还是先喝汤”,就是最简单的变量体验哦!
需要具体教案模板或实验记录表的话,可以告诉我您带的年龄班,我发您几份我们研发的园本课程资源包~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