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作为深耕混龄教育15年的研究者,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实战干货”。去年我们和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合作的项目,就用视频拍摄成功激发了3-6岁孩子的科学探究热情。来看看具体怎么操作:
🌟 分层分工的”制片人制度”(超实用!)
我们把拍摄流程拆解成:策划组、道具组、表演组、摄影组。让大班孩子(5-6岁)担任”小导演”,负责分镜头设计;中班(4-5岁)做”道具师”,制作简单的科学教具;小班(3-4岁)当”小演员”示范实验操作。就像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安园长说的:”混龄不是简单混合,而是要让每个孩子找到发光的位置。”
🎬 科学内容的情景化设计(附案例)
推荐使用”问题情境法”:比如拍摄”彩虹形成”时,我们设计成”帮佩奇找彩虹”的故事。大班孩子负责解释原理,中班操作三棱镜,小班记录颜色变化。记得杭州西湖区幼教教研员沈颖洁老师特别强调:”科学教育要藏在孩子们想破解的谜题里。”
📱 技术使用的适龄化改造(超贴心细节)
• 大班:用iPad拍摄+简单剪辑(推荐”剪映”儿童模式)
• 中班:操作手机云台保持稳定
• 小班:使用磁性积木搭建简易拍摄架
建议借鉴深圳市莲花二村幼儿园王微丽园长的经验:”给设备穿上童趣的外衣”,比如把三脚架装饰成”长颈鹿支架”。
💡 特别提醒三个关键点:
- 时间控制在8分钟内(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研究证实这是混龄活动最佳时长)
- 每个环节必须包含”大带小”的互动设计
- 最终视频要有”彩蛋环节”展示每个年龄段的贡献
最近我们刚用这个方法带孩子们完成了”蚕宝宝变形记”的拍摄,大班编写台词,中班绘制生长图表,小班负责喂桑叶。成果视频还被中国科协”科普中国”收录了呢!建议老师们先从简单的”天气观察”主题试试看。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特别有趣的混龄拍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创意哦!下期我可以详细讲讲如何用”分镜头脚本”培养幼儿的叙事逻辑~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