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科普绘本点燃3-6岁幼儿的科学小火苗?】|附超实用分龄书单+教学锦囊
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教研员,我发现很多老师在使用科普绘本时容易陷入两个误区——要么变成”照本宣科”的科学讲座,要么沦为”看图说话”的泛泛阅读。今天我就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的”绘本三维阅读理论”,给大家拆解几个让科学启蒙既有趣又有效的妙招!
📚【选书黄金法则】
✅ 0-3岁:选择”感官互动型”绘本
• 《婴儿感官启蒙书》触觉书(北大出版社)
• 《噗~噗~噗》(松岗达英 著)拟声词互动
✅ 3-4岁:生活场景化科普
• 《小鸡球球变点心》(入山智 著)食物变化
• 《我的连衣裙》(西卷茅子 著)材质认知
✅ 5-6岁:现象探究型绘本
• 《水先生的奇妙之旅》(广西师大社)
• 《地下水下》(波兰畅销科普)
🔍【教学四步魔法】
- 悬念制造术(5分钟)
比如讲《蚯蚓的日记》前,先带孩子们观察雨后泥土:”猜猜谁在帮大地做按摩?” - 多模态阅读(10分钟)
• 视觉:用放大镜观察绘本中蚂蚁的触角
• 听觉:播放《蚁穴内部的声音》科普音频
• 动觉:学蚯蚓蠕动通过纸箱”隧道” - 延展实验(8分钟)
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特级教师徐雅萍曾示范:读完《彩虹鱼》后,用CD光盘、肥皂水让孩子制造”彩虹漩涡” - 问题银行(2分钟)
在教室设置”为什么”收集箱,把孩子们的疑问变成下期探索主题
🎯【核心素养培养】
• 科学思维:通过《首先有一个苹果》建立数理逻辑
• 探究能力:模仿《小科学之友》系列设计”影子侦探”游戏
• 人文关怀:结合《树真好》开展生命教育
💡【特别提醒】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强调:”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保护惊奇心。”建议每周2次、每次不超过20分钟,保持”饥饿感”比填鸭更重要!
【课后彩蛋】
最近在抖音超火的”绘本+AR”玩法:
试试用《我们的身体》+AR人体APP,让孩子们用平板电脑”透视”自己的骨骼,绝对尖叫连连!
老师们有没有用过特别惊艳的科普绘本?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镇班之宝”~下期我将揭秘”如何用《乌鸦面包店》开展STEAM项目”,记得关注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