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育人:在幼儿园实践中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智慧路径
很高兴探讨这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教育命题。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多年的研究者,我常常被国学经典中蕴含的教育智慧所震撼。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如何将这份文化瑰宝转化为培养幼儿素养的实用策略。
一、为什么要用国学培养幼儿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曾指出:”国学不是复古,而是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适应现代教育的养分。”这正契合了我们在幼儿园实施国学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简单背诵,而是文化浸润。
心理学研究发现,3-6岁是文化认同感形成的黄金期。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虞永平教授强调:”幼儿阶段的文化启蒙,能为终身发展奠定精神底色。”国学恰好提供了丰富的素养培养资源:
- 品德根基:《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的生活规范
- 审美情趣:古诗中的意境之美,传统节日的仪式之美
- 思维习惯:成语故事中的辩证思维,民间传说中的智慧结晶
二、国学提升幼儿素养的四大核心策略
1. 生活化浸润:把国学变成日常
典型案例:南京某省级示范园将《弟子规》改编成晨间问候互动游戏。孩子们一边鞠躬一边说:”晨必盥,漱口牙”,把经典转化为生活习惯。
实操建议:
- 制作”礼仪小达人”打卡表,用贴纸记录”便溺回,辄净手”等行为
- 在点心时间融入”长者先,幼者后”的分享教育
- 设计”国学生活走廊”,用童趣插画展示传统美德场景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特别强调:”幼儿国学教育必须避免说教化,要在真实情境中自然渗透。”
2. 游戏化体验:玩出国学精髓
创新做法:
著名幼教专家李季湄提出:”游戏是幼儿学习国学的最佳载体,要让孩子在动手中感悟文化。”
3. 艺术化表达:让经典”活”起来
实践路径:
- 水墨游戏:用毛笔体验”梅兰竹菊”的画法,感受传统文化符号
- 童谣新唱:为《三字经》配现代节奏,创编手指操
- 皮影剧场:用简易皮影演绎传统故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建议参考中央美术学院少儿美育研究中心的方法:将传统艺术元素解构成幼儿可操作的形式。
4. 家园协同:构建文化育人共同体
有效举措:
- 开设”亲子国学游戏袋”,内含传统玩具和指导卡
- 组织”祖孙故事会”,邀请长辈分享儿时游戏与习俗
- 建立”家庭国学角”评选,鼓励创设文化浸润环境
北京十一学校幼儿园园长发现:”当家庭延续幼儿园的国学启蒙时,教育效果会呈现倍增效应。”
三、实施中的三个关键注意
- 现代转化:避免简单复古,要用符合当代价值观的方式解读经典。如《弟子规》中”亲有疾,药先尝”需结合现代医学常识重新阐释。
- 适宜选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占兰建议:”精选贴近幼儿认知的内容,如《声律启蒙》的韵律美就比《论语》的哲理更易被接受。”
- 多元融合: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提倡:”将国学元素与蒙氏教具、stem活动有机结合,避免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割裂。”
四、评价与反思:看见成长
建立”国学素养成长档案”,记录幼儿在以下方面的变化:
- 能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如”请问”、”谢谢”)
- 是否表现出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初步欣赏能力
- 能否复述简短的成语故事并理解其寓意
- 在集体活动中是否体现出分享、谦让等美德
记得有位园长说过:”我们不是为了培养’小古人’,而是借助传统文化培育具有中国心的现代儿童。”这正是国学素养教育的真谛——让文化基因成为支撑幼儿全面发展的隐形翅膀。
让我们以智慧的方式打开国学宝库,在孩子心田播下文化的种子,静待花开。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