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要让节气课程成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我有一些实操干货分享给大家。
一、节气课程是教师成长的”多维训练场”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所说:”节气教育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幼教的完美结合点”。通过开展节气课程,教师至少能获得以下5个方面的提升:
- 课程设计能力(如何将24节气转化为幼儿可体验的活动)
- 资源整合能力(节气相关的诗词、民俗、食育等内容)
- 观察评价能力(记录幼儿在节气活动中的典型表现)
- 环境创设能力(打造会”说话”的节气主题墙)
- 家园共育能力(带动家长参与节气主题活动)
二、让节气课程”赋能”教师的3个妙招
🌈 妙招1:建立”节气资源库”(教师成长档案袋)
建议每位老师都建立自己的电子节气资源库,分类保存:
- 活动方案(如北京某园”清明青团制作”教案)
- 幼儿作品(节气主题美工、种植记录等)
- 教学反思(每次活动后的改进建议)
- 专家观点(如李季湄教授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论述)
🎯 案例:上海徐汇区某幼儿园通过”节气资源库”建设,一年内教师发表相关论文5篇。
🌈 妙招2:开展”节气教研三部曲”
① 课前”头脑风暴”(如研讨”如何让幼儿理解’冬至阳生'”)
② 课中”视频切片”(录制典型教学片段进行分析)
③ 课后”焦点讨论”(聚焦1-2个改进点)
🌱 小贴士:可以参考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团队研发的”节气教育观察量表”。
🌈 妙招3:打造”节气成长共同体”
建议构建三位一体的支持系统:
校内:师徒结对(新老教师共同开发节气课程)
区域:姐妹园观摩(如杭州某区的”节气课程巡展”)
网络:云端教研(利用”优师教研”等平台资源)
三、特别提醒:避免3个常见误区
🚫 误区1:重形式轻内涵(不能沦为单纯的手工活动)
🚫 误区2:一刀切实施(要结合地域特色,如南北方差异)
🚫 误区3:忽视生成课程(要抓住幼儿的实时兴趣点)
最后送给大家首都师范大学王攀教授的一句话:”节气教育要做’活的教育’,教师要成为’文化的转译者’。”期待每位老师都能在节气课程中找到专业发展的新支点!
需要具体某个节气的实施方案案例,欢迎随时交流讨论~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