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了推圆框眼镜,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上一本《与孩子共享自然》的笔记)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上周我在北京观摩李季湄教授的生态幼儿园项目时,看到她带着孩子们用落叶做”自然拼贴时钟”,突然想到:我们现在给孩子造的”无菌温室”,正在扼杀他们感知四季的能力啊!(突然站起来从书架抽出一本手册)
来,看这个真实的对比案例(翻开彩色标记页):
🌱A园:每天2小时户外自由探索,孩子能说出20种昆虫的昵称
🍂B园:过度保护式教学,有个5岁孩子指着蒲公英说”会扎人的东西”
(突然压低声音)知道浙江安吉幼儿园的程学琴园长怎么做的吗?她们把沙水池改造成了”迷你湿地生态系统”,孩子们自己记录蝌蚪变态发育过程——这种体验式学习带来的专注力,可比电子屏强十倍!
(掏出手机展示最新教研数据)2023年幼教协会调研显示:
🔸92%的00后幼师承认自己”自然认知盲区”
🔸但83%的家长希望开展自然教育
(突然变魔术般从包里掏出松果)瞧瞧这个!我们教研组开发的”五感自然盒”教具:
1️⃣ 视觉:年轮标本配放大镜
2️⃣ 听觉:海螺录音器听潮汐
3️⃣ 嗅觉:密封罐装不同树叶
4️⃣ 触觉:温度感知石板组
5️⃣ 味觉:可食用野菜卡片
(翻开工作手册)给年轻教师三个落地建议:
✅ 周二”野趣日”:每周固定2小时不插电户外教学
✅ 打造”会呼吸的墙角”:用PVC管做立体种植墙
✅ 开发”自然盲盒”:每月一个主题探索包(比如3月是”泥土的秘密”)
记住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那句话:”自然不是选修课,而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下次见我,可能正带着孩子们在雨后的操场上找蜗牛轨迹呢!(眨眨眼收起材料)需要具体课程方案可以随时找我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