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双减”政策落地后,我们幼儿教师迎来了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黄金期。我是从事幼教工作15年的张老师,曾在华东师范大学跟随李季湄教授深入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个”走心又走新”的实操策略。
🌟 第一招:创设”情感温度计”角色区(小班特别有效)
我们在北京朝阳区某幼儿园做过跟踪实验,设置”情绪气象站”角色区:孩子们每天用晴雨贴纸表达心情,教师会蹲下来问:”今天小云的天空为什么下雨啦?”引导孩子识别并尊重他人情绪。海淀区蓝天幼儿园王园长分享的数据显示,3个月后班级冲突减少了67%。
🎨 第二招:把尊重教育融入项目活动(中大班经典案例)
参考上海名师吴佳瑛老师的”我们的社区”项目:孩子们分组采访保洁阿姨、保安叔叔后,自发制作了”职业勋章”。有个男孩说:”阿姨扫地的动作就像在画大地画!”这种沉浸式体验比说教管用100倍。
✨ 第三招:善用”三明治反馈法”
当出现不尊重行为时,试试这个话术模板:
- 肯定:”老师知道你是想帮忙才拿走了乐乐玩具”(共情)
- 建议:”但如果先说’可以借我吗’,乐乐会更开心”(方法)
- 鼓励:”你上次分享饼干时说得特别棒,要不再试试?”(强化)
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发现,这种方法使幼儿的社交正向行为提升40%。
📱 第四招:数字时代的尊重新课题
在杭州某幼儿园的”朋友圈礼仪”活动中,孩子们用平板模拟点赞、评论。95后教师小林设计了”爱心键盘”:每个按键都要说出赞美的话才能点亮。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特别赞赏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养方式。
💡 关键要把握:
- 示范重于要求(孩子是教师的镜子)
- 游戏大于说理(角色扮演最见效)
- 过程重于结果(允许反复练习)
记得广州幼师附属幼儿园园长张琼说过:”尊重不是驯化出来的礼仪,而是发自内心的共情能力。”在”双减”背景下,我们更要把握住这个培养孩子社会情感的窗口期。各位老师如果有特别成功的案例,欢迎在评论区接力分享!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