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探究】培养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魔法工具箱”——资深幼教专家的实战指南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实践者,我特别认同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观点:”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真问题-真体验-真解决’的循环中生长出来的。”今天我们就用”STEAM教育之父”Georgette Yakman的跨学科整合理念,解锁这个教育难题。
🌟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3种高能玩法(附案例)
-
科学+艺术:”沉浮实验室”(案例:北京三义里幼儿园)
- 提供各种材质的美术材料
- 引导幼儿设计能浮起来的”创意小船”
- 记录不同方案的浮力效果
-
数学+工程:”纸桥挑战赛”
- 参考清华大学附属幼儿园的经典课例
- 用A4纸搭建承重结构
- 引入”三角形最稳固”的数学概念
-
语言+社会:”小熊诊所”角色区
- 借鉴安吉游戏中的情境创设
- 设置看病排队、药品分配等现实问题
- 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四阶魔法”
-
问题感知阶段(2-3岁)
- 推荐使用蒙台梭利的”错误控制”教具
- 如:几何嵌板会发出”咔哒”的正确提示音
-
方案构想阶段(3-4岁)
- 采用高瞻课程的”计划-工作-回顾”模式
- 案例:上海乌南幼儿园的”建筑工地”项目
-
执行验证阶段(4-5岁)
- 引入瑞吉欧的”儿童百种语言”记录法
- 用照片、绘画、积木等多种方式呈现解决方案
-
反思优化阶段(5-6岁)
- 运用新加坡”思维工具包”中的PMI法则
- (Plus优点/Minus缺点/Interesting惊喜点)
💡 三、教师支持的黄金法则(来自哈佛大学Project Zero研究)
-
提问技巧:
- “你注意到什么?”
- “如果…会发生什么?”
- “还有其他办法吗?”(5Why提问法变式)
-
等待时间:
- 研究表明延长等待时间3-5秒
- 幼儿回应质量和长度提升50%
-
错误处理:
- 借鉴日本”失败博物馆”理念
- 把错误变成”哇时刻”学习机会
📊 四、评价工具推荐
- 《问题解决行为观察量表》(上海二期课改版)
- 学习故事评价法(新西兰Margaret Carr研发)
- 台湾”萌宝小侦探”闯关卡(游戏化测评)
正如美国HighScope教育研究所所长Epstein博士所说:”每个日常问题都是幼儿发展的垫脚石。”建议老师们随身携带”问题捕捉本”,记录幼儿的”哇时刻”和”问题火花”,这会是生成课程的最佳素材。
期待大家在实践中创造出更多精彩案例!如需具体活动方案,可以留言告诉我您感兴趣的领域,我会继续分享详细的教案设计。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