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探索家】项目式学习:小班幼儿”小小摄影师”自然风光拍摄全攻略
您好!我是学前教育专家李教授团队的核心成员张老师,今天很高兴能与您分享这个充满创意的项目式学习方案。在幼儿园开展”小小摄影师”项目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还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下面我从专业角度为您详细解析如何在小班阶段实施这个项目。
一、项目准备阶段:创设激发兴趣的环境
1. 物质准备工作坊
- 器材准备:选用轻便的儿童安全相机(如VTech儿童相机),镜头周围最好有防摔保护套。根据华东师范大学李燕教授的研究,3-4岁幼儿手部肌肉发展适合重量不超过200g的器材。
- 场景布置:在教室内设置”摄影棚”角落,挂上知名儿童摄影师安妮·格德斯(Anne Geddes)的作品,使用自然元素的装饰(树叶、树枝等)。
2. 经验铺垫活动
- 摄影启蒙游戏:开展”形状猎人”游戏,让孩子用纸板做的”相机”(中间挖空)寻找教室里的圆形、三角形等形状,培养构图意识。
- 感官体验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刘馨教授团队研究表明,多感官体验能提升幼儿观察质量。可安排”自然声音瓶”(装有不同自然材料的密封瓶)听辨活动。
二、项目实施阶段:分步骤引导探索
1. 基础技能习得(1周)
- 镜头里的世界:使用蒙氏教育中的”三阶段教学法”—命名(这是取景框)、辨别(哪个是取景框?)、回忆(这是什么?)来教授基本摄影术语。
- 安全公约制定:与幼儿共同制定”摄影师守则”,如”相机要挂在脖子上””不指向小朋友眼睛”等,用图画形式展示。
2. 主题拍摄实践(2-3周)
-
渐进式主题设计:
- 第一阶段:”我的发现”(自由探索拍摄)
- 第二阶段:”颜色猎人”(寻找特定颜色自然物)
- 第三阶段:”形状故事”(组合不同自然元素构图)
- 著名教育家瑞吉欧的”儿童百种语言”理念应用:
鼓励孩子用照片讲述故事,如”这片树叶的旅行”,每组3-4人合作完成一个自然故事系列。
3. 专家介入指导
邀请本地摄影师来园开展”和大摄影师做朋友”活动。广州东方红幼儿园的王颖园长分享经验:”专业人士的到来能让幼儿建立职业认知,同时获得真实的技术指导。”
三、深度学习支持策略
1. 个性化指导技巧
- 对视觉型幼儿:提供构图模板(如三分法卡纸)
- 对动觉型幼儿:设置”动态拍摄”任务(如追逐飘落的树叶)
- 根据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多元智能理论,为语言智能强的幼儿设计”照片描述”环节
2. 问题解决锦囊
- 当孩子总是模糊拍摄时:
➤ 制作”小手稳如大树”游戏:双臂张开像树枝一样保持静止
➤ 在相机上贴小贴纸提示手指正确位置 - 当构图单一重复时:
➤ 使用”魔法视角”骰子(俯拍、仰拍等不同角度)
➤ 设置”自然相框”(用树枝制作实物相框)
四、成果展示与评价
1. 创意展览设计
- “会说话的照片”展览:每张照片旁配备录音按钮,孩子可录入自己的解说
- 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徐根红老师建议:”将照片制作为’自然光影隧道’,用投影方式营造沉浸式体验”
2. 发展评估工具
使用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观察量表:
摄影项目观察评估表(部分)
┌──────────────┬──────┬──────┬──────┐
│ 评估维度 │ 初级水平 │ 中级水平 │ 高级水平 │
├──────────────┼──────┼──────┼──────┤
│ 取景专注时长 │ 1-2分钟 │ 3-5分钟 │ 5分钟以上 │
│ 构图意图表达 │ 随机拍摄 │ 简单描述│ 完整故事 │
│ 设备爱护意识 │ 需要提醒 │ 偶尔自主│ 完全自主 │
└──────────────┴──────┴──────┴──────┘
五、延伸活动建议
- 家园共育方案:发起”家庭自然摄影日”,提供家长指导卡(含”如何评价孩子作品”等提示语)
-
跨领域整合:
- 科学:制作”植物生长日记”摄影集
- 数学:照片分类游戏(按大小/颜色/形状)
- 语言:创作”照片背后的故事”图画书
- 科技融合:使用AR技术让照片”动起来”,扫描后出现孩子录制的自然现象解说(如树叶为何变黄)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虞永平教授指出:”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是让孩子成为主动的研究者。”通过这个摄影项目,我们不仅培养小小摄影师,更是在培育未来的自然观察家、美学家和故事讲述者。期待您在实践中的精彩创造!
需要任何环节的更详细方案或遇到具体实施问题,欢迎随时交流讨论!
📸 温馨提示:项目结束后别忘了举办”小小摄影家授勋仪式”,用枯树枝制作特别奖章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