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让我想起了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常说的那句话:”学习故事就像给孩子成长路上埋下一颗颗时光胶囊。”作为深耕幼教15年的研究者,我特别想用三个”魔法锦囊”来分享如何让学习故事真正成为幼儿成长的”记录宝库”。
🎯 第一招:变身”儿童观察师”的3个秘诀
- 【手机镜头对准”哇时刻”】
新西兰早期教育专家Margaret Carr说得好:”每个孩子每天至少有17个学习惊喜。”建议老师们像TikTok达人一样,随身携带便签本或手机,记录下明明叠积木时的”超强专注力”(配图:积木塔照片+日期),或是朵朵第一次主动分享玩具的”社交突破时刻”。 - 【对话式记录法】
参考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的方法,把”今天玩得很开心”升级为:
“乐乐说’我的火箭要飞到土星去’(原话记录)
→ 这显示他对太空有强烈好奇心(分析)
→ 下周可提供《小小宇航员》绘本(下一步)” - 【成长对比轴】
像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那样,用时间轴呈现:
9月:小美画画只有乱线 → 11月:出现明确的人物轮廓 → 现在:会给画中人加上蝴蝶结(附作品照片)
📚 第二招:打造会”说话”的记录册
• 【3D立体档案袋】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研发的”五维记录法”特别实用:
- 左边口袋:幼儿作品(皱巴巴的涂鸦也很珍贵)
- 中间活页:教师观察笔记(用不同颜色标关键发展领域)
- 右边插袋:家长反馈小纸条(如”宝宝昨晚自己复述了幼儿园的故事”)
- 背面口袋:孩子自己的声音录音二维码
- 折页部分:典型活动照片(建议用即时打印机当场贴)
✨ 第三招:让记录”活起来”的创意用法
- 【成长盲盒】
借鉴杭州幼师附属幼儿园的妙招:把每个孩子的精彩瞬间写成”小故事”折成星星,月末让孩子随机抽取分享,既能复习成长点滴,又锻炼表达能力。 - 【家长解码器】
广州名师陈玉卿的做法超赞:每周五发放”解密卡”——
“您知道吗?今天昊昊把摔倒的同伴扶起来时,悄悄说了句’我爸爸说帮助别人最快乐’,这份家庭教育的温暖已在幼儿园开花结果啦!” - 【幼儿自评树】
我在海淀区实验幼儿园看到超有创意的”苹果树评价”:孩子自己把”我今天学会系鞋带”、”我帮助了小雨”写成小苹果贴树上,月底数苹果比身高还兴奋!
💡 敲黑板重点:
• 避免”美图秀秀式记录”(只记高光时刻)
• 警惕”过度解读陷阱”(不要给简单行为强加复杂分析)
• 记住李季湄教授的提醒:”记录是为了发现而非证明”
最后分享个小故事:去年我跟踪记录的中班男孩小凯,通过持续记录他30次建构游戏,最终发现这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其实是个空间思维天才!现在他的”摩天大楼设计图”还贴在我们教研室的墙上呢~
您觉得这些方法里哪个最想试试看?或者您在实践中有没有特别成功的记录案例?我们评论区继续碰撞火花呀!🌟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