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国学确实可以成为幼师创新教学的”源头活水”,就像给教学插上一对传统文化的翅膀~ ✨
我来分享几个特别实用的创新思路,都是我们在幼儿园实践中验证过的好方法👇
- “甲骨文变变变”游戏教学法(这个创意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李敏谊教授团队的实践)
把甲骨文设计成拼图游戏,比如: - “日”+”月”=”明”
- “人”+”木”=”休”
孩子们在拼字过程中既认识汉字结构,又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我们幼儿园大班孩子玩得可嗨了! - 二十四节气生活课程(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课程理念)
比如立夏时节: - 科学角:煮立夏蛋观察蛋壳变化
- 美工区:绘制蛋壳画
- 运动区:传统斗蛋游戏
- 食育活动:制作乌米饭
一个节气就能生成2-3周的创新课程呢! - 传统游戏新玩法(借鉴了南京鼓楼幼儿园崔利玲园长的经验)
把”投壶”改良成: - 数学版:统计投中次数
- 艺术版:装饰箭矢
- 团队版:小组接力赛
老游戏的新玩法特别受孩子们欢迎~ - 国学戏剧工坊(这个灵感来自台湾幼教专家林士真)
把《孔融让梨》改编成: - 角色区:自制梨子道具
- 表演区:即兴创编结局
- 建构区:搭建故事场景
孩子们在戏剧中自然理解谦让美德
给老师的三个实操建议:
- “一诗多玩”备课法(这是我总结的创新方法)
比如《悯农》可以设计: - 科学活动:种子发芽实验
- 音乐活动:古诗新唱
- 户外活动:模拟耕作
- 数学活动:谷物分类
- 建立”国学素材百宝箱”(参考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的经验)
收集: - 传统纹样剪纸模板
- 节气童谣音频
- 民间游戏图示卡
随时取用的创意素材最实用! - 跨学科融合设计(受芬兰教育专家Pasi Sahlberg启发)
比如将《三字经》与: - 绘本创作(语言)
- 礼仪操(运动)
- 家谱树(社会)
相结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关键提醒:
- 避免单纯背诵(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特别强调这点)
- 多用多感官体验(台湾幼教专家周淑惠提出的”五感教学法”)
- 链接现代生活(就像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说的”传统文化要当代化”)
最近我们园正在做”唐诗植物园”项目,孩子们把古诗里的植物种出来,观察、绘画、创编故事…效果出奇地好!老师们都说找到了创新的灵感源泉~ 🌱
记住哦,国学不是”老古董”,而是我们教学创新的”智慧锦囊”!你们园有什么好的实践案例?欢迎交流讨论~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