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故事”活”起来:家园共育中亲子故事表演的创意组织策略
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我特别理解家园共育的重要意义。亲子故事表演不仅能促进亲子关系,更能让家长直观感受幼儿园教育理念。下面我从专业角度分享一套系统化实施方案:
前期准备阶段:点燃参与热情
1. 建立期待感的活动预告
- 制作精美电子邀请函(可参考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H5模板)
- 在园所显眼位置设置”故事表演倒计时”提示牌
- 每周通过班级群发布往届精彩花絮(如南京实验幼儿园的做法)
2. 分层培训支持体系
- 家长工作坊:分3次进行(选故事→改编技巧→表演指导)
- 教师培训:重点提升指导家长的能力(可借鉴李季湄教授的”支架式指导”策略)
- 幼儿准备:通过”故事大王”活动培养表现力(参考北京蓝天幼儿园的经验)
3. 资源支持包
- 提供分级故事清单(按幼儿年龄和能力划分)
- 制作道具制作指南小视频(如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的微课)
- 设立”故事材料共享站”(回收利用往届道具)
活动实施阶段:多元参与模式
创新组织形式:
-
“故事串烧”主题汇演
- 按文学体裁分场次(童话场、寓言场、原创场)
- 每组5-8分钟,中间穿插专家点评(可邀请当地儿童文学作家)
-
“流动故事站”体验式活动
- 设置在园所不同角落(借鉴意大利瑞吉欧的环境理念)
- 家长可随时加入即兴表演(准备3-5个经典故事框架)
-
“数字化故事工坊”
- 使用Stop Motion等简单动画软件(适合大班家长)
- 录制家庭有声故事集(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的有声阅读项目)
家长参与梯度设计:
参与层级 | 活动形式 | 适合人群 | 时间投入 |
---|---|---|---|
初级 | 道具协助师 | 工作忙的家长 | 1-2小时 |
中级 | 配音演员 | 害羞的家长 | 3-4小时 |
高级 | 主演家庭 | 表现型家长 | 5-6小时 |
后续延伸阶段:长效影响策略
-
建立”故事家族”社群
- 按文学爱好分组(如绘本组、传统文化组等)
- 每月举行线上沙龙(可借鉴日本白梅学园大学的家长学堂模式)
-
开发衍生课程资源
- 将优秀表演转化成教学案例(如杭州西湖区幼教教研员沈颖洁的课例研究法)
- 制作”家庭阅读指导手册”(可融入ECERS评估指标)
-
可持续激励系统
- 颁发”故事传承人”徽章(参考高瞻课程的评估方式)
- 累积积分兑换亲子活动券(如广州东方红幼儿园的奖励机制)
关键成功要素:
- 尊重家庭差异性(单亲家庭、隔代教养等特殊情况的弹性安排)
- 强调过程而非结果(避免过度竞争导致焦虑)
- 与课程有机衔接(如表演后延伸区域活动)
记得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曾说:”最好的家园共育是让教育自然地发生在生活情境中。”亲子故事表演正是这样的绝佳载体。期待您的园所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每个家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让教育在故事中温暖流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