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去小学化背景下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创作灵感”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个关键误区:很多老师认为”文学创作”就是让幼儿写作文、编故事,这本身就是小学化的思维。实际上,幼儿阶段的文学创作灵感培养应该像种下一颗种子,重点在于唤醒感受力而非训练表达技巧。
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有个很形象的比喻:”幼儿的文学创作不是在纸上写诗,而是在心里种诗。”我特别认同这个观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 五感唤醒法(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常用策略)
- 带孩子们在雨中踩水坑,感受”滴答滴答”的韵律
- 闭眼触摸不同纹理的树叶,建立触觉词库
- 闻食堂飘来的饭菜香,联想”像妈妈的围裙味道”
- 生活戏剧化改造(借鉴南京鹤琴幼儿园张俊园长的做法)
把日常活动变成文学素材: - 午睡起床可以说”我们用睫毛刷醒了阳光”
- 收拾玩具变成”送积木宝宝回彩虹城堡”
- 这种具身认知的方式让孩子自然获得诗意表达
- 多模态输入策略(参考北师大冯晓霞教授的研究)
- 用粘土捏出诗歌意象(如”圆圆的月亮像奶奶的银顶针”)
- 把童谣画成连环涂鸦再口述故事
- 这种跨艺术形式的转换能激活更多神经通路
特别要提醒的是,避免以下常见误区:
× 要求孩子背诵好词好句
× 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来归纳中心思想
× 对幼儿的即兴表达进行语法纠正
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在朝阳区某园观察到的优秀案例:教师带着孩子们观察操场上的蚂蚁时,有个孩子突然说:”蚂蚁在写黑色的诗。”老师立即捕捉到这个灵感,组织孩子们用身体搭成”蚂蚁诗行”,后续衍生出用印章、棉签等多种方式”书写”蚂蚁诗。这种生成式的引导才是真正的创作启蒙。
最后用浙江师范大学秦金亮教授的话总结:”幼儿文学创作的本质,是帮他们找到世界与自己之间的诗意密码。”当我们放下成人的文学评判标准,孩子们惊人的创造力自然会像春天的蒲公英一样飞扬起来。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