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龄教育中的讨论活动组织,我有几个”实战法宝”要分享!最近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示范园观摩时,李园长带领的混龄讨论让我印象深刻——3岁的小宝和5岁的乐乐一起讨论”如何照顾自然角”,大孩子主动示范讲解,小孩子模仿学习,这种自然发生的”教学相长”正是混龄教育的精髓。
✏️ 分层讨论三步法(参考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研究):
- “话题拆解术”:像搭积木一样分解问题
比如讨论”我们的树朋友”,可以拆解为: - 小龄组:摸树叶说感觉(感官体验)
- 中龄组:画年轮数数(数学认知)
- 大龄组:记录生长变化(科学探究)
- “角色扮演法”:给每个年龄段设计专属任务
参考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的”工作坊模式”: - 大孩子当”小组长”(培养领导力)
- 中班孩子做”材料管理员”(发展责任感)
- 小龄幼儿当”观察员”(提升专注力)
- “混龄互动游戏包”:我常用的3个破冰游戏
- “传话筒”:大孩子复述弟弟妹妹的观点
- “发现杯”:每组发现对方的闪光点
- “问题漂流瓶”:互相解答生活小问题
🎯 关键提示(来自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观点):
• 讨论材料要像”俄罗斯套娃”——同一主题不同难度
• 教师站位要做”移动路由器”——在不同组间传递信息
• 总结环节要”彩虹式反馈”——每个年龄段都亮出自己的颜色
近期在深圳实验幼儿园看到的”混龄辩论会”特别有意思:大班孩子用完整句子表达,小班孩子用图画补充,中班孩子负责整理观点。这种结构化讨论模式,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参与支点。
记住哦,混龄讨论不是要求”统一答案”,而是要制造”思维温差”——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孩子在交流中自然产生学习!你们园所有没有特别的混龄讨论妙招?欢迎在评论区晒出来~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