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已到,昼夜温差逐渐变大,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了解幼儿常见传染病,加强防范意识,做好防控措施,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
人感染诺如病毒后可导致急性胃肠炎,一般在摄入病毒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1.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感染的食物或水。
2.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
3.经带病毒的呕吐喷沫传播。
4.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
预防措施
1.注意手卫生,勤洗手。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
2.喝开水、吃熟食,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物,尤其不要生食贝类等海、水产品。
3.感染诺如病毒后需要进行居家隔离,隔离时间为急性期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居家隔离时不要外出,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最易中招。秋天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儿童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传播途径
1.粪—口传播。
2.呼吸道飞沫传播。
3.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预防措施
1.预防手足口病,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2.减少儿童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比如游乐园、室内商场、公共交通等这些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儿童很容易被传染。
流感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经由空气、飞沫进行传播,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暴发流感疫情。流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喉痛、头痛、畏寒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预防措施
1.注意天气变化,随气温变化添减衣物,避免着凉。
2.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勤洗手,不共用毛巾手帕等。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
3.保持充足睡眠、健康饮食,坚持适量运动。
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环境卫生。
5. 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患者,如需接触应配戴口罩。
6. 避免孩子带病上学,配合幼儿园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至发生高热惊厥。
传播途径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1.多通风。居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和空气流通。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保持肠胃通畅。
3.勤洗手。学会正确地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尽量采用流动的水洗手。平时不用脏手触摸眼、鼻或口。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温馨提示
1.如果幼儿有不舒服的状况,请配合幼儿园及时带幼儿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若医院确诊幼儿为疑似传染病时,要立即和班级教师联系。
2.按照医生要求对孩子进行隔离治疗,痊愈后须持初痊愈证明(复课证明)给保健医生检查,无任何症状后入学,保护易感人群(其他孩子)。
3.在观察和治疗期间,希望家长多和班主任保持联系,便于班级教师了解幼儿情况,共同给孩子以身心关爱。
秋季气温舒适,孩子的户外活动也会增多,提醒家长对于孩子的活动要做到运动适量、动静交替,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的时间和质量。
编辑:保健室
审核:园长室
扫码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