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
预防知识
新春伊始,万物复苏,孩子的健康一直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新的学期,大家除了继续新冠病毒疫情防控、调整阳康身体外,还要了解常见的春季传染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了守护孩子的健康,共同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科学防范,提醒孩子们要注意预防以下春季常见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健康提示: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注意呼吸道礼仪(用纸巾遮住口鼻)、开窗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尤其在流感季。
2.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患者
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患者,照料患者时需佩戴口罩;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
3.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流感和并发症的风险,推荐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及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优先接种。注意需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间隔14天以上。
4.流感患者注意事项
尽量居家休息、开窗通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或毛巾遮住口鼻,并经常洗手!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健康提示:
1.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
2.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在学校有保健员进行监控,定期排查,增加晨检,做好健康教育;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出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并做好活动场所消毒,同时尽早对易感人群进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
5.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要密切观察。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健康提示:
1.避免接触水痘病例患者
水痘的传染源主要是水痘患者,为了避免感染水痘,保持自身健康,需远离病源,同时注意做好水痘患者的隔离工作。
2.做好日常消毒和清洁
对于一些公共场所或者是公用物品,为了避免感染水痘,需要注意做好物品的消毒和清洁。
3.积极接种疫苗
接种水痘疫苗可有效降低自身感染水痘的风险,可以使身体内产生保护性的抗体。
4.教室保持通风
水痘病毒在密闭的空间区域更容易被传染,需要注意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感染率,同时起到预防效果。
该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且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别是像学校食堂、餐馆等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地,所以,在公用场所用餐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
主要症状: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健康提示:
1.切断传播途径
饭前便后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洗手。
当进行下列操作前请洗手:准备或分发食物,进餐,照顾患者等。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尤其是食用贝类海鲜等感染诺如病毒的高风险食品应保证彻底煮熟,另外在食品加工时要做到生熟分开。
3.做好患者隔离工作
患病期间最好居家主动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2天(因为症状完全消失后患者还有少量排毒),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同学,学校要组织做好全面消毒工作,重点对被患者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最常用的是含氯消毒剂。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如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以EV71型病毒感染为主。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主要症状:其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出现发烧,手掌、脚掌、臀部会出现无痛的皮疹或水疱,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口、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碰到病人用过的毛巾、玩具、牙杯、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就有可能感染。
1.卫生习惯。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2.室内通风
保持班级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洗手间等各类活动、保育场所必须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三次,每次在半小时以上。通风时间一般安排在早晨及上下午班级幼儿户(室)外活动时。
3.关注天气
春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还要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
4.减少出行
在新冠病毒和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5.佩戴口罩
幼儿上学、放学的路上请及时佩戴口罩,能正确佩戴口罩,有效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春
季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家长朋友们,从现在开始一起努力吧,让我们用细心与耐心给孩子一个可以尽情玩耍的温暖春季!
编辑:保健室
审核:园长室
扫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