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上午,合肥市初中历史智慧课堂成果展示、初中新课程送教暨九年级复习研讨在北城分校东校区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人工智能时代智慧课堂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主题,合肥市教科院历史学科教研员刘守强,瑶海区教体局教研室副主任、历史教研员杨清宏,包河区教体局教研室訾化木、长丰县教体局教研室万李义及全市初中历史教师代表参会。
专家报告:
智慧课堂赋能精准中考备考
活动初始,张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张焱老师作《数智赋能高效备考》专题报告。她指出,中考备考应基于2022版新课标,充分利用分层教学工具和自适应学习平台,通过智慧课堂精准诊断学情,设计差异化复习内容,实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闭环。并结合近几年安徽中考的试题和评分情况给予精准的剖析和解读。为广大老师毕业班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报告指出,在复习备考中合理利用智慧课堂不仅能优化教学流程,更能通过数据分析为个性化学习提供科学依据,为备考提高助力。
课例展示:
技术融合激活历史复习课堂
北城世纪城学校陶新宝老师通过探秘《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一课,带领学生走进人类文明历史的海洋。课程以时空脉络建构为主线,依托智慧课堂平台随机问答和互动功能激活学生探究兴趣,通过动态时间轴可视化呈现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使抽象史实转化为具象认知链条,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逐步掌握文明演进的分析框架,数字化学习素养与历史解释能力同步提升。带来了一节高效的单元复习课。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崔阳阳老师执教《“三大法宝”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这是一节精彩而高效的主题复习课。其课堂设计层次分明,内容充实。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内涵。并充分发挥智慧课堂的互动优势,利用实时测评功能精准反馈学情,动态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展开思辨回答,既锻炼了史料分析能力,也提升了数字化学习素养。
专家点评:
技术应用促进教育教学
訾化木就智慧课堂建设提出创新性教学策略。他表示,教师要通过深度融合智慧课堂技术体系与大数据资源平台,系统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正如陶新宝与崔阳阳两位教师的课堂展示,依托智能教学系统开发多元化互动模块,运用抢答竞赛、班级平台发言等游戏化学习机制,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内驱力。教师应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着力运用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从点到面进行知识体系构建,帮助学生搭建系统性的认知框架。达到了较好的复习效果。
万李义肯定了崔阳阳老师与陶新宝老师的两节高效复习课。两位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都展现了智慧课堂与历史思维培育的深度融合。同时“以史料锤炼思维、以问题驱动创新”,其课堂既彰显信息技术赋能下的精准教学智慧,又实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转化。他认为教师要抓住史料教学这个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去锤炼学生思维品质,凸显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有效的设问,引导学生关注实践的相互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图鉴,推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范式转型升级。为中考备考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和优秀课例。
总结展望:
从“工具革新”到“育人变革”
最后,刘守强在会议总结中指出,课堂教学改革需聚焦思维生成机制的重构。传统模式下学生常陷入被动应答困境,教师需引导策略转型,让学生能运用自主语言进行历史解释和作答。智慧课堂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动态反馈系统——教师可即时捕捉认知盲区,通过史料解构、追问链设计等策略,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个性化表达。这要求历史教育者既要做课堂的引导者,又要成为思维发展进程的架构师。
本次历史智慧课堂成果展示研讨、初中新课程送教暨九年级复习研讨活动成功展示了智慧课堂与历史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为全市历史教师提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典范案例。此次会议不仅推动了历史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更为落实核心素养培育、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指明了实践路径,有助于合肥市历史学科交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