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落实新课标要求,深化新课改成果,探索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路径,2025年4月11日至12日在福安师范附小溪北洋校区举办2025年宁德市小学音乐“一课多歌”专题研讨活动暨福安市小学音乐教师素养能力提升培训。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专家有福建省普教室音乐教研员刘晨曦、福安市教育系统党委纪委书记、副科级督导员陈妙洪 、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工会主席阮鹉萍、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主任杨伏旺、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员林虹、福安师范附小溪北洋校区党支部书记、校长陈华。
陈华校长为活动致开场辞,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感谢。
福安市教育局陈妙洪书记立足区域教育发展发表讲话,强调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意义。
福建省普教室刘晨曦老师就课程建设与教研创新作指导性讲话,为参会教师带去启发。
首日聚焦:
破题"一课多歌",探索教学新范式
一、专题讲座·理念领航
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林虹教研员 专题讲座《新课标导向下“一课多歌”教学实施策略与思考》从新课标理念出发,系统阐述了"一课多歌"教学模式的学理依据。深入剖析了新教材的编写体系与核心内容,指出该模式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创新实践。讲座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课多歌"的三种典型整合模式,并详细阐述了每种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
"创新不是无原则的突破。"林虹教研员特别强调,在实施"一课多歌"教学时必须严守三条红线:一是要确保音乐本体地位不动摇,二是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三是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最后通过实践教学案例,生动展示了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她指出,教师要着力提升专业"内力",既要勇于创新教学形式,更要坚守音乐教育的本质追求。
二、课堂实践·多维呈现
三节示范课生动诠释"一课多歌"内涵:
兰聆嘉老师以湘艺版一年级下册《童话森林会》为教学内容,凭借独特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欢快的童谣中探索音乐的奥秘,让孩子们沉浸在充满趣味的音乐课堂里。
执教《童话森林会》
李淋靓老师执教湘艺版一年级下册第九课《唱响山河谣》。李老师借小英雄哪吒形象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在学习民歌过程中,对比体验独唱、领唱、齐唱三类演唱形式不同韵味。课堂中,李老师灵活运用ai技术寓教于乐,孩子们在游戏、歌唱中体验“友爱”“勇敢”“团结”精神,并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民族团结与热爱祖国的种子。
福安师范附小溪北洋校区 李淋靓执教《唱响山河谣》
薛巧芳老师带来湘艺版一年级下册第三课《我向国旗敬个礼》的课堂展示。薛老师用庄重而不失活泼的教学风格,以爱国教育为主线,融合红歌学唱与律动表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孩子们在歌声中向国旗致以崇高敬意,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实现情感升华。
蕉城区漳湾中心小学 薛巧芳
执教《我向国旗敬个礼》
三、研讨碰撞·智慧共生
在教学展示活动结束后,宁德市蕉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主任徐林芬组织老师们研讨点评。学科带头人团队成员代表发言。
次日深耕:
重构课程逻辑,赋能素养生长
四、单元重构·系统思维
福建省普教室音乐教研专家刘晨曦老师带来了一场题为《见树木更见森林——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音乐课程重构》的专题讲座。讲座直面当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为深化音乐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刘晨曦老师首先剖析了当下音乐教师面临的"新概念焦虑"现象。她指出,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各种新理念、新模式层出不穷,许多教师因缺乏系统的知识储备而陷入迷茫。"终身学习不应只是一句口号,而应成为每位音乐教师的职业自觉。"刘老师强调,唯有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的热情,才能在新形势下把握教学方向。
讲座中,刘老师创新性地以"树木与森林"为喻,通过三节典型课例的深度剖析,生动阐释了单元整体教学的三大实施要诀:一是要建立"先见森林,再见树木"的教材观,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架构;二是要形成"瞻前顾后"的教学设计思维,注重学段衔接与知识关联;三是要培养"学科专家"的专业视角,深入理解音乐学科本质。
"守土有责是音乐教师的专业使命。"刘晨曦老师在讲座最后深情寄语,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音乐教育更需要回归学科本质,构建系统性思维。她希望广大教师能够以大单元教学为抓手,让学生在音乐的"森林"中自由探索、茁壮成长。
寿宁县教师进修学校徐安静教研员对刘老师的讲座进行了小结。她充分肯定了刘老师“打破传统单课局限,通过主题统整与梯度进阶,构建起结构化、系统化的音乐课程体系”的观点。徐教研员认为,当教育者既能深耕细节、又能仰望全局时,音乐课堂便不再只是音符的传递,而成为唤醒审美意识、厚植文化自信的生命场域,为音乐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张婧教研员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引导教师从“教歌曲”向“用歌曲育人”转变。让在场教师对音乐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逆向设计·以评促学
张婧教研员带来题为《逆向设计 动态生成:核心素养导向下“评—学—教一体化策略研究”》的专题讲座,她结合实例展示如何以素养目标为导向,设计表现性任务与动态评价工具,让学习可见、发展可测。她希望老师们在试卷命题中,多一份对核心素养的“精准对焦”;在作业设计中,多一份对学生个性的“温暖看见”;在日常教学中,多一份对“评–学–教”一体化的主动探索。
尾声:
以美育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两日研修,既是教学技艺的锤炼,更是教育情怀的觉醒。
正如林虹教研员对整场活动进行总结时所言:“当每一首歌都成为育人的种子,当每一节课都化作素养的土壤,音乐教育便真正实现了从‘听见旋律’到‘唤醒心灵’的跨越。”她认为,两日的主题研修,不仅是一次教研的突破,更是一场美育的觉醒。期待宁德音乐教育人以此次研修为起点,继续奏响“以乐化人、以美培元”的时代强音,让更多孩子在音乐的森林中遇见生命的浩瀚与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