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双新理念
聚焦小组学习
记2025年钱塘区中学体育与健康优质课评审
暨“学为中心”区域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推进浙江省课堂转型”目标精准化、内容结构化、活动情境化、评价立体化”的四维改革,构建素养导向下”学为中心”的区域体育教学新样态,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钱塘区初中体育与健康优质课评审暨区域“学为中心”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展示活动于4月9日-10日在杭州启成学校举行。来自全区11位优秀体育教师以及90学时培训教师参加活动。以展促学,共同探索体育育人新路径。
PART 01
齐聚合力,育响钱塘
参加本次开幕式活动的有杭州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文海实验中学书记傅晖先生,杭州市钱塘区体育学术委员会委员会长、一小书记杨立军先生,杭州市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中小学体育教研员王慧娜女士,钱塘区体育学术委员会委员、杭州市钱塘区月雅河小学副校长王世荣先生,钱塘区体育学术委员会委员、杭州市文海中学副校长沈棋先生,钱塘区体育学术委员会委员、杭州市文海第二实验学校副书记陈彤先生,浙江省教师教学能力评审一等奖、养正学校办公室主任董权磊先生,杭州启成学校校长邱素贞女士。
杭州启成学校校长邱素贞女士在开幕仪式上向各位领导嘉宾,参会教师致以热烈欢迎。她表示杭州启成学校作为钱塘优学的一员,始终秉持“启于心、成于行”的校训,以“知行合一,走向卓越”为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卓越学子。近年来,学校依托数字化管理体系与”五启”素养培育框架,在体育教育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体育不仅是强健体魄的基石,更是塑造品格、锤炼意志的重要途径。钱塘区以”365健康行动”为抓手,倡导”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发展,近年来,启成学校始终践行这一理念,将体育教育融入日常,从晨光中的晨跑,到夕阳下的篮球对抗,体育锻炼的身影无处不在。同时,启成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利用 AI 智慧操场智能分析学生运动数据,助力学生科学进行体育锻炼,不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钱塘区体育教研员王慧娜老师在开幕式上明确了本次评比的主题和方向及相关要求,阐述了素养导向下‘学为中心’区域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范式,给参赛的老师和评委以明确方向。本次活动聚焦小组学习,立足课堂“四化”转型,打造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深入的学习体验。探索出更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上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乐趣和成长路径。王老师讲到“真正实施小组化学习的体育课堂思想,以发展学生素养为导向的教育,离不开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践行双新理念及浙江省课堂转型“四化”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中,践行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真正体现“学为中心”小组深度学习,而非停留在小组练习的层面,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体现个体差异,学-练-赛-评一体化呈现”。
PART 02
赛课成长 精彩绽放
启成学校项晨晨老师的课程以“分层递进、实战导向”为设计主线,通过“基础技术—战术配合—情境对抗”的梯度练习,帮助学生从单一技能向综合运用过渡。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主动性,例如“弱防守对抗赛”与“4V4小场地比赛”,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战术价值,提升观察力与决策力。同时,结合个性化任务单和动态评价表,关注学生的差异化成长,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团队协作中找到自信与归属感。 学生在传切配合中不仅提升了脚内侧传接球、跑位预判等技能,更在实践中培养了责任担当、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看到学生从生疏到默契、从犹豫到果敢的蜕变。
文海中学苏义亨老师以”小组化练习“为主线,通过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实现了高效教学。采用”分层教学、小组教学”模式:先以两人定点传接球激活手感,再融入移动中两人一组行进间传接球+肩上投篮训练,最后通过3v2、3v3教学比赛巩固技能。练习环节设计环环相扣,从单一的专项技术到10-15分钟组合再到10分钟的教学比赛,练习密度达75%以上,既保证动作定型又避免机械重复。课堂创新运用小组化分组模式,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置不同的练习内容,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个人在移动传球环节通过调整步频节奏,让技术学习充满挑战乐趣,真正实现了”学中练、练中赛”的教学目标。
启源中学陈鑫鑫老师的展示课让跳跃成为思维的飞跃,“学为中心”的课堂不是降低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通过精心的设计,让学习真实发生,让素养悄然生长。课堂不是只让学生“热闹地跳”,而是“有目的地学”。跨越式跳高的横杆,不仅是高度的挑战,更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标尺——唯有以素养为纲,以学生为镜,才能让体育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生长的助跑线。
文海实验中学范雪莹老师展示的快速跑及核心力量练习,收获颇丰。备赛时,钻研教材、设计方案,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也让她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投入,看到学生在快速跑技术和核心力量上的进步,她成就感满满。但也发现了小组协作和个体指导方面的不足,体育教学要不断创新、关注差异,未来继续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文海中学王键老师执教了《不同情境性下传接球和投篮的运用》一课。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这次经历让他收获颇丰,也看到了自身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备课过程中,他努力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设计,通过小组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从实际课堂效果来看,学生们表现积极,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他也发现自己在课堂细节把控和个别指导方面还存在不足。这次比赛让他深刻体会到,一节好课不仅要有好的设计,更需要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
金沙湖实验学校张诗雯老师的课堂内容是田径跳跃类大单元下的立定跳远练习方法,本堂课贯彻新课标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分组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利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练,在学练中思考,教师深入小组,进行巡回指导。利用橡皮筋作为辅助器材,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最大程度发挥出个体能动性和团队协作力,提升学习效率和学生综合素养。
景苑中学裘皓翔老师表示参加区优质课比赛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无论是在知识的积累还是个人能力的提升上都有很大的帮助。备课和上课的过程让他对相关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次经历,他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也更加明确了未来要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追求进步!
下沙中学于海鹏老师表示此次公开课,既是对教学能力的检验,更是自我成长的契机。站在课堂中央,他意识到每个学生的体能、兴趣与接受度都存在差异。面对不同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与方法,用分层任务激发潜能,用鼓励点燃学生的运动热情,成了课堂把控的关键。 课后反思发现,创新互动环节有效调动了课堂氛围,但部分复杂动作的分解教学仍需优化。体育教学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用专业与热情引导学生享受运动,培养终身锻炼习惯。未来会持续精进教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与温度。
学正中学严啸天老师“篮球组合传接球”作为课题,经历了一场教学理念的革新。初期,他执着于分解动作的标准化教学,结果学生兴趣索然。经过反思,他将课堂重构为以实战应用为导向的情境教学:通过设计4v3的实战比赛,让学生在真实对抗中体会传球时机、力度、角度和方式的选择;利用运球+传球+防守+快速移动的组合练习,培养学生学生的篮球意识;创设攻防转换情境训练行进间传接的默契。 这次参赛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不应止步于技术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运动智慧和团队意识,好的体育课要让技能学习自然融入运动乐趣之中,让学生在合作中收获成长。
启成学校蔡达老师表示有幸参加本次钱塘区优质课比赛,于他而言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旅程。赛前,精心备课,反复打磨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课程设计到器材准备,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这个过程虽煎熬,却极大提升了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控能力。赛中,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和评委,紧张与责任并存。但也发现一些不足,比如对课堂突发情况的处理还不够灵活等,一节优质课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更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课堂生成。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改进,提升教学水平,努力为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体育课堂教学。
观澜中学姜非宏老师课的内容是《篮球行进间传接球的运用方法:不同防守下多种形式传接球》,以“篮球比赛中有哪些防守形式,如何进行传接球”作为导入贯穿整节课堂,学生通过限时传接球、行进间传接球(穿越同伴)的练习感受简单情况到相对复杂情况下进行传接球,通过2v1(不同区域限制)传接球与2v2传接球加投篮感受真实防守情境下进行传接球并阅读遇到了哪些防守情况,最终进行3v2对抗赛。学生在整节课中找到了问题答案,传接球在比赛中往往不会以单一形式出现,面对贴身与区域的防守,需要结合假动作传球与投篮、运球进行传球,需要在虚晃移动与对抗卡位下进行接球。
美好的教育,是一群人同频共振的回响。本次活动以“践行双新理念、聚焦小组学习”多维化视角,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为大家创设了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平等、合作、共进的教研生态,整个比赛教师全情投入,师生良好互动,学生收获颇多,有效展现了钱塘初中体育教学水平。钱塘体育,未来可期!
图 文|启成学校
责 编|王燕华
审 核|王慧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