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省市直属学校开题论证与培训
2025年4月11日下午,长沙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省市直属学校开题论证与培训活动在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成功举办。
本次开题论证暨培训会特邀长沙市教育局基教处吴三文副处长、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军山、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秋云、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袁苍松及课题指导专家指导本次课题的开题论证活动。2024年长沙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单位(省市直属学校类)的课题组主研人员与会。
各位专家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课题的深化研究提供精准把脉和有力引导,以期提升课题组的研究水平与实践能力。
致辞欢迎,寄语关心
活动伊始,麓山国际实验小学校长聂琴致欢迎辞。聂琴校长对莅临本次开题论证会的领导专家、与会学校表达衷心的感谢,同时也简要介绍了麓山国际实验小学以科教融合为抓手,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聂校长表示此次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麓小隆重举行长沙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与培训活动,对于麓小是特别难得的学习机会,学校将竭诚做好服务工作,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军山详细阐述本次活动的意义、目标以及对参会人员的期望,同时对长沙市学科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规划进行简要介绍。黄院长指出:“立足时代需求,明确教育科研的价值坐标。课题研究将‘自上而下’的政策要求与‘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有机结合,构建‘问题—研究—改进’的闭环,破解教育发展的时代命题。”
开幕式后,长沙市教育局及长沙市教科院参会领导和十三个课题组的主研人员合影留念。
开题报告,把脉问诊
为了给课题负责人提供一个集中展示、交流与研讨的平台,麓小安排十三个分会场,以便聚焦特定的研究方向及主题。
怀着对教育的思考,对研究的热情,各课题负责人逐一进行立项汇报,详细介绍课题名称、研究目标、研究价值、研究内容、理论依据、预期成果、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进度安排以及课题组成员分工等情况。同时,明确阐述课题对改进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分会场一:学前教育
长沙市教育局幼儿园汇报课题《幼儿阶段劳动习惯养成策略研究》。
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汇报课题《基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园家社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汇报课题《基于新技术的中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长沙市长沙县湘珺未来学校汇报课题《三新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的“三课堂”模式研究》。
黄军山院长基于课题汇报的内容,提出建议——什么是课题研究,怎么做实证研究,规划课题的目的要有设想等等,对课题进行了详尽指导。
分会场二:高职教育
来自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开放大学、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的四位课题主持人,就各自课题的背景、框架、实施路径和预期成果进行阐述,聚焦高职教育的关键问题,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长沙市教科院王秋云书记,职成教育专家赵琼花主任以及湘江新区教师发展中心理论教育专家叶娟主任组成专家团队,对课题进行点评。专家们肯定了课题的价值和亮点,也指出不足,提出如细化目标、优化方法等改进建议,为研究明确方向。
此次论证会促进了高职院校间的交流,为课题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各课题组将根据专家意见完善方案,推进研究,助力长沙高职教育发展。
分会场三:思政教育
长沙市教科院副院长袁苍松、中学思政专家王青及芙蓉区教育科研中心副主任刘昌荣担任指导专家。长郡中学、东雅中学、长沙大学附属中学、长沙市第六中学的四位老师分别围绕高中思政课价值内涵提升、“一例到底”教学设计、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大概念视域作业创新等课题展开汇报。
课题专家建议聚焦课题研究的“三性”(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强调标题界定清晰、问题提出精准、文献述评充分、理论支撑有力,要求研究对象紧扣学生,目标与内容具体化,方法适配。此次活动为思政教育课题研究厘清方向,助力构建高质量中学思政育人体系。
分会场四:大德育
本会场由长沙市教科院职成教育研究室主任周虹、课程建设专家刘翠鸿及浏阳市教科所理论教育专家李志宇组成专家指导组,为课题研究提供专业指导。
来自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袁开志、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张琼芳、湖南省地质中学刘彩云、长沙市周南中学熊小源四位教师分别围绕“雷小锋”大德育下的劳动实践课程设计、德育实施路径探索、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红色音乐文化与校园美育融合等课题进行汇报。
论证会上,专家们对各研究课题进行了悉心指导,全面系统地诊断了课题存在的短板,并量身定制了具有实践价值的优化方案。
分会场五:拔尖创新教育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科学精神培育研究》课题解析科学精神的核心纬度,开发“课程实施—动态评价—反馈优化”的闭环系统,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校本化培养范式。
长沙市明德中学《高中历史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课题聚焦高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现状、早期共性的研究,挖掘历史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具体策略和培养体系构建。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数智技术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实施路径研究》课题对数智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课后服务实施路径、资源库建设、管理平台搭建、评价工具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
长沙外国语学校《跨学科视域下中学科技教育特色课程建设》课题通过对中学科技教育现状的研究,建立“大综合”特色课程体系,形成“大综合”特色课程理念,最终提升教师能力和学生素养。
课题专家洪霞主任、邓璐娥老师、杨焱老师听取汇报后,分别对四个课题进行了专业指导。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课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既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和亮点,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可操作的改进意见。
分会场六:心理健康教育
本次论证会聚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特邀长沙市教科院规划室潘勇主任、望城区教师发展中心黄干如主任、市教科院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曾令仪主任组成专家指导组,为课题研究提供专业指导。
来自长沙市雅礼中学、新城学校、湖南师大附中和华益中学的四位课题负责人分别就《共青团引领下的中学同辈互助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研究》《专门学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跨学科视角下高中生全面性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和《初中学校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等课题进行了详细汇报。这些课题立足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内容涵盖同辈互助、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全面性教育等多个方面,体现了长沙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前沿性和实践性。
论证会上,专家组对各课题的研究价值、创新性和可行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研究目标、内容设计、实施路径等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本次开题论证会的成功举办,为长沙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明了方向,将有效推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力的专业支持。
分会场七:语文教育
本组特邀长沙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育专家刘兵、开福区教育科研中心理论教育专家罗湘其、宁乡市教育科研中心副主任潘道正进行开题指导。
四位课题主持人从问题提出、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阶段及措施、预期成果等方面,依次进行了详细且完整的开题汇报。随后,指导专家们对四个课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各位主持人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及要求,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及教师成长等角度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方向。此外,专家建议各课题要分阶段推进理论学习、课堂实践及成果总结,力求形成可推广、可应用的教学成果。
扎扎实实做教研,实实在在有收获。开题专家的指导不仅肯定了四个课题的亮点,也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进建议与提升要点,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科研引领。
分会场八:数学教育
来自长沙市南雅中学、长沙市长郡滨江中学、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四位课题负责人详细汇报了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实施路径。负责人们提出通过课例研究、跨学科学习、作业设计、校本资源库建设等方式推动区域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与会专家从研究目标要清晰,有价值,有特色,研究内容要与主题高度保持一致,要产生可操作,可交流的实际性成果等方面提出建议。本次活动促进了校际交流,为后续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课题组将细化分工,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确保课题研究高效推进,助力长沙市数学教育水平提升。
分会场九:理综教育
长郡双语实验中学课题《基于新教材综合实践项目的初中生物跨学科学习研究》围绕跨“综合实践项目”和“跨学科学习”两个主题,基于初中生物新教材论述了如何构建课程模型,发掘实践路径,开发评价工具。
麓山滨江实验学校课题《中学生物贯穿式情境教学研究》立足“贯穿式情境教学”,从“生产生活情境”和“科学问题情境”出发,梳理相关教学的理论框架。
长沙铁路第一中学课题《地理实践力网络教研联盟实践研究》锚定“地理实践力”结合“网络教研”和“网络教研联盟”,对如何整合区域资源和地理实践力网络教研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南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课题《融合生涯规划教育的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紧扣“生涯规划教育”,巧妙与“化学教育”有机结合,就“整合教学内容”“开发教学内容”“推广教学成果”进行论述。
分会场十:文综教育
本次论证会特邀长沙市教科院历史教育专家邓进平主任、长沙县教育科研中心理论教育专家王丹主任、长沙县教育科研中心理论教育专家周宽主任组成专家指导组,为课题研究提供专业指导。
来自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沙市南雅梅溪湖中学、长沙市第十一中学、长沙市明德华兴中学、长沙市麓山梅溪湖实验中学的五位课题负责人分别做了汇报。各学校聚焦的研究主题分别是《大单元历史教学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实践研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研究》《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研究》《基于“五有四化”的境脉式课堂教学研究》《教育家精神引领下“三主多维”教师成长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
论证会上,专家组提出课题研究就是要带着问题进课题,再带着问题出课题,并对各研究课题进行了悉心指导。
分会场十一:中职教育
长沙教育学院课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培训管理创新实践研究》围绕数字化转型下教师培训管理创新实践研究,阐述研究目标与内容,涉及新模式探索、影响分析及案例研究等。
长沙财经学校课题《“大思政课”视域下中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聚焦中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内容含框架要素、体系构建、试用实践,采用文献研究法与调查研究法推进课题的研究。
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课题《体育特色学校实施美育浸润行动的路径和策略研究》聚焦体育特色学校美育课程,探索创新教学法、探索跨学科模式等,内容含现状调查及音体跨学科融合模式探索。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课题《兴发理念下培智课程游戏化实践研究》围绕“兴发理念下培智课程游戏化实践探析”,提出传统课堂问题及解决策略,还对国内外研究态势进行了分析。
各学校完成开题报告后,专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课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既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和亮点,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极具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这对各课题后续的开展、深入有着极大的帮助。
分会场十二:中职教育
在长沙市“十四五”规划课题第十二组中职教育分会场进行开题论证的是来自长沙汽车工业学校、长沙市中等城乡建设职业技术学校、长沙航天学校、长沙建筑工程学校的四名课题主持人。他们从各自的课题背景、研究框架、实施路径与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开题阐述。
本组指导专家湘江新区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书记谢福胜书记、宁乡市教育科研中心理论教育专家唐浩林主任以及长沙市教科院职成教育专家周自立主任先后对各个课题进行了指导与评价。专家们分别就课题的名称、文献综述、研究规划等方面对课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
分会场十三:艺体教育
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学《基于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双核三链”城乡帮扶范式研究》课题以教师、学生的“双核”,教学链、资源链、活动链的“三链”城乡帮扶范式的形成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创设教学共研、资源齐享、活动共创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运行机制。
长沙市一中城南中学《中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价值意蕴和推行路径研究》课题旨在充分挖掘体育课程的教育资源,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中,构建较为完善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推行路径。
中南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中学艺体主题式学习研究》课题着重开发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并探索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
长沙市实验小学《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课外体育锻炼策略研究》课题以数字化手段为依托,创新课外体育锻炼形式与内容,完善课外体育锻炼体系,并形成完备的可推广的小学课外体育锻炼优化策略。
课题专家何旭鹏老师、娄瑶琪老师、蔡星老师听取汇报后,对各项课题提供了针对性指导,通过多维视角展开,全面系统地诊断了课题存在的短板,并量身定制了具有实践价值的优化方案。
求索行远,砥砺向前
长沙市省市直属各校在教育科研课题上的积极表现,充分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理念的深入贯彻。这些课题的顺利开展,不仅推动了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也为提升长沙地区乃至湖南省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科研之路漫漫,求索之心昭昭。相信长沙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定能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图片:米 健 教科室
文字:刘 青
责编:刘 青
编审:杨 霖
终审:龚拥军 聂 琴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
理念: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发展个性 奠基人生
校训:
学会生存 学会关心
誓词:
做豪迈的中国人
精神:
追求卓越 永不满足
微信号:cslsgjsyxx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