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如同一盏明灯,
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阅读,
似一泓清泉,
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
阅读,
像一阵微风,
轻拂我们疲急的身躯。
主持人开场
阅读,是一场灵魂的修行,是在喧嚣尘世中寻得的一方宁静天地。在这快节奏的时代,书籍如同明亮的烛光,照亮我们的精神世界。此刻,我们相聚在此,将一同走进《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与方法》这本书。接下来,让我们聆听彼此的读书感悟,共赴这场知识的盛宴。
-01-
王家来老师
王老师聚焦于《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与方法》的第四章中尊重幼儿的自主性这一关键内容进行与大家分享。
01
尊重幼儿自主性的内涵与价值
尊重幼儿自主性内涵丰富且价值重大。自主性指幼儿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能力,像大班幼儿能在活动区自主选游戏、独立搭积木城堡等。尊重幼儿自主性,既能培养其独立性与自信心,形成良好自我意识,如自主完成绘画获成就感,又能促进社会性发展,使其学会合作、分享,比如小组活动中自主分配角色。大班幼儿自主性有其特点,自主意识明显增强,有主见且主动表达意愿需求;自控能力提高,能守规则但仍需教师引导;社会交往能力提升,能友好相处,关注他人感受并学会分享谦让 。
02
尊重幼儿自主性的策略
王老师着重分享了自己尊重幼儿自主性策略的学习感悟。其一,提供自主选择机会。在活动区投放并定期更换丰富多样材料,鼓励幼儿活动中自主决策,尊重其决策,关注并依幼儿兴趣组织活动,尊重兴趣差异,允许自主选择感兴趣内容。其二,支持幼儿自主探索。创设安全丰富的探索环境,提供充足时间与空间,鼓励幼儿自主尝试,及时肯定鼓励以增强自信,引导幼儿自主思考、提问与解决问题,教师适时提问激发思考。其三,尊重幼儿自主表达。营造宽松民主的表达氛围,尊重表达方式的多样性,鼓励用多种方式表达,尊重表达差异,认真倾听幼儿想法感受,与幼儿有效互动并及时回应。
03
案例分析与反思
王老师通过两个案例展现了尊重幼儿自主性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与具体体现。案例一中,祎祎在区域活动中自主选择美工区,从看似杂乱的线条创作到完成未来城市场景画作,让教师认识到不能以成人思维限制幼儿,尊重自主选择是培养自主性关键,教师应提供丰富选择机会且引导适度。案例二中,在大班语言活动课上,教师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幼儿分享最喜欢的动物,认真倾听并积极回应宏烨的发言,还引导内向的杏渝勇敢表达,说明尊重幼儿自主表达对促进语言和思维发展意义重大,教师要营造良好氛围,避免打击幼儿积极性。
阅读润心灵
-02-
刘文娣老师
刘老师围绕《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与方法》第五章“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与方法”,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分享。
01
充分认识到游戏对幼儿的意义
游戏对幼儿意义重大,绝非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其学习与成长的重要途径,对认知、社交、情感等多方面发展影响深远。刘老师以“小小美食街”角色扮演游戏为例,扮演顾客的幼儿在挑选美食时锻炼决策能力,对“需求”和“选择”有直观认识;扮演服务员的幼儿通过关注顾客需求、交流互动,锻炼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扮演收银员的幼儿在算账找零、引入扫码支付环节中,提升数学运算能力,了解现代支付方式与科技融入生活。这次游戏让教师深刻认识到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有效途径,今后教学活动应更重视游戏设计与开展,发挥其教育价值,为幼儿创造更多学习成长机会。
02
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尊重幼儿游戏自主性可从三方面着手:角色选择自主,游戏前让幼儿自由挑选角色,以公平方式决定归属,尊重不愿参与竞争角色幼儿的意愿;规则制定自主,鼓励幼儿共同讨论,除基本安全规则外,自主决定细节规则,合理的新规则想法应予以支持;玩法创新自主,幼儿熟悉传统玩法后,鼓励其发挥想象创造新玩法,如加入新角色、设置新场景,教师应开放接纳,不设固定模式限制。游戏结束后,从多方面充分肯定赞扬幼儿表现,增强其自信心与游戏愉悦感。
03
注意介入游戏的时机
注意介入游戏的时机是教师必备技能,教师需敏锐观察幼儿游戏状态。当幼儿遭遇无法解决的冲突或困难时及时介入引导,在游戏进展顺利且幼儿沉浸其中时减少干预。比如小朋友搭建“汉堡店”因积木使用意见不一争执不下,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倾听与尝试,助其成功搭建并学会解决分歧。介入过早会干扰游戏进程与自主解决问题能力,过晚则影响游戏体验、引发冲突。今后教学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准确把握介入时机,给予幼儿自主空间并适时提供支持,将策略方法用于实际,提升专业素养,建立良好互动关系,营造自由、宽松、有趣的游戏环境,助力幼儿快乐成长与全面发展 。
阅读润心灵
-03-
陈巧樱老师
在幼儿教育的漫漫征途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与方法》恰似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陈巧樱老师在深入研读这本书后,收获颇丰。
01
书中关键理论和重要观点
莫源秋老师指出,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主要通过投放材料、制定与维护规则等多种方式发起或回应师幼互动。为更好发挥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几点:明确区域活动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并非创造班级特色或弘扬传承民族文化技艺,材料以幼儿喜欢且能促进发展为佳;注意材料的年龄适宜性,小、中、大班幼儿喜好各有特点;注意材料层次性,依幼儿能力水平循序渐进投放,满足一般与个别发展需求;用环境和规则约束幼儿,活动区间有适当“封闭性”;坚持可见性原则,摆放物品不阻挡教师视线和声音;注意介入区域活动的时机,介入前思考幼儿状态及如何有效帮助。
02
个人感悟
陈老师结合《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与方法》理论框架,个人感悟如下:区域活动根本目的要精准化,投放复杂材料时忌频繁示范,应退后观察,设计目标可将《指南》指标转化为具体任务;材料层次性并非简单难度分级,而是为不同能力幼儿提供“可选择的成长路径”,如对“雪糕棒”设计难度递增玩法可激发幼儿挑战;环境是会说话的教育工具,要注重正面引导,从“禁止命令”转为“积极暗示”;师幼互动时把握介入时机是艺术,介入前先观察,如在语言区视情况介入,介入时先等待 3 分钟,采用引导思考、“平行介入法”等策略,在“介入”与“退出”间找平衡。
03
谈一谈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活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要坚持可见性原则,时刻关注幼儿活动状态。如在建构区,杨力诚搭建“河堤”时,陈老师通过适时提问引导,让幼儿思考如何加固河堤,使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多种能力,师幼有效对话推动幼儿深入探究结构稳固原理;另一方面要把握互动时机,像在另一次建构区活动中,黄德豪搭建吊塔因底部支撑不足频繁坍塌,陈老师适时的启发性提问激发幼儿深度思考,提供多样化材料还能激发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需教师用心对待各环节,通过适宜材料投放、合理规则制定、适时介入引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
阅读润心灵
活动结束
END
活动的最后,三位园长以及老师依次对老师们的分享做了精彩的点评。三位老师的分享如同一束束明亮的光,照亮了师幼互动这片广阔而意义深远的教育天地。从理论剖析到个人感悟,再到教学实践的生动呈现,每一个角度都为我们勾勒出师幼互动的清晰轮廓与丰富内涵。她们的见解,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师幼互动策略与方法的理解,更激发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与运用的热情。相信在未来的教育旅程中,我们能将这些宝贵经验融入每一次与幼儿的交流互动中,用心搭建起一座充满爱与智慧的沟通桥梁,让师幼互动成为滋养幼儿心灵、助力其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共同开启幼儿教育更加美好的新篇章 。
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图文编辑:陈虹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