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到小学
不是翻山越岭
不是跳跃大沟深壑
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
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 PART 01 –
“幼小衔接”是幼儿生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深入贯彻并落实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让大班幼儿进一步熟悉了解小学生活,帮助幼儿从心理、生理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尽快向小学生过渡,做好学校、幼儿园、家庭三方的有效衔接。这些要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也是做好幼小衔接最有力的武器。让我们共同学习起来!
– PART 02 –
其实,幼小衔接从孩子的入园之际就开始了,幼儿园重点是“养习惯”。
小班:我们鼓励小班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如自己的小储物柜衣物折叠好,油画棒、彩笔等物品摆放整齐,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午睡时鞋子、衣物摆放到指定位置等。
中班:我们鼓励孩子帮助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材料,自己会制作收纳摆放的标记并尝试进行归类摆放,餐点时能够自主取餐用餐,做好值日生等。
大班:孩子尝试探索如何整理书包、认识时钟等。如此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在园三年内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那么等幼儿进入小学后也能自主地收拾文具、书包。
– PART 03 –
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 在这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家长的作用尤其重要,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四大准备”。
帮助孩子科学衔接,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是有发展潜质的,唯有信任和鼓励,才能让每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发光!幼小衔接该从何入手呢?怎样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呢?我们一起从《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的“四大准备”来看看如何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 PART 04 –
幼儿做好身心准备,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和生活内容主要包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喜欢运动、动作协调等。
01
向往小学 憧憬小学
孩子们心目中的小学是五彩缤纷的,是美丽有趣的,是奇幻神秘的……孩子们带着对小学的憧憬与想象,用画笔描绘着自己心中的小学。
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幼儿,正面引导了解小学的生活。通过参观、交谈,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与学习态度。
1.激发对学校的向往
发现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兴趣点,正面积极引导,缓解幼儿入学焦虑,消除对小学的陌生感。
2.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带领幼儿到附近的小学实地参观,熟悉学校的环境。可邀请周围认识的小学生到家中做客,让他们讲讲学校的事情,让幼儿对小学生活提前初步了解。
02
情绪良好 积极回应
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能经常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遇到困难和不开心的事情,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他人,能使其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快地融入集体生活中。通过与幼儿阅读绘本、说儿歌、让幼儿绘画自己的情绪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1.要以欣赏、接纳的态度对待孩子,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2.同时,要引导孩子学会恰当表达消极情绪,学习应对和化解的方法。如:发现孩子不高兴时,接纳他的消极情绪,在他平静后主动、耐心地听他讲述不开心的事情和原因。
03
我是运动小达人
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是协同发展、彼此支持的。喜欢运动,不仅能让幼儿保持充沛的精力,更有助于大脑的协同发展,培养坚持、勇敢等优秀品质。
1.培养幼儿运动的兴趣
让幼儿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体育常识,感受运动给人带来的快乐,从中获得熏陶和感染。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充分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时间。给幼儿创设参加运动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和体育活动,帮助幼儿选择适当的锻炼形式和项目,鼓励幼儿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锻炼。
3.多种锻炼方式相结合
灵活选择锻炼的时间、地点、伙伴,互相鼓励监督,形成锻炼意识,养成锻炼的习惯。
4.发展大动作、提升精细动作
根据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力量和提高耐力。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活动锻炼幼儿手部精细动作,例如系鞋带、扣扣子、串珠子、夹豆子等。
– PART 05 –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将“生活准备”分为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安全防护和参与劳动四个方面。
01
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石,独立和自主,是幼儿顺利开启小学生活的必备能力,也是幼儿自信心的来源!
1.引导幼儿规律作息
逐步调整幼儿一日作息,坚持早睡早起、睡眠充足,养成做事专注有序的品质,可以和幼儿一起按照小学的标准,制定作息时间表。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引导幼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有自觉洗手的习惯,有保护视力的意识。
02
自理能力
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1.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
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对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有促进作用。充分利用生活的各个环节,引导幼儿认识和感受时间,树立幼儿的时间观念,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
2.引导幼儿做好自我管理
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赖父母和老师,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3.引导幼儿学会分类整理和存放个人物品
在家庭中应提供存放幼儿个人物品的设施设备,指导幼儿逐步学会分类整理和收纳衣物、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
03
安全防护
通过日常教育,让孩子认识“危险”和“安全”,比如引导孩子知晓上下学、出行路途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认识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拒绝陌生人搭话等,以增强孩子识别危险的意识和能力。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关注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引导幼儿了解校园、社区、交通等环境中的安全要求,学会保护自己。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加强幼儿安全教育。
2.指导幼儿学会求救的方法
知道基本的求救知识,遇到危险要学会求救,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求救电话,不做危险的事情,不去危险的地方。
04
参与劳动
孩子们在幼儿园会尝试做一些例如扫地、拖地板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过程中找到价值,体会劳动的艰辛,为孩子做好充分的生活准备和为小学生活做有力铺垫。
1.以劳树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和幼儿制定一定的劳动计划,鼓励幼儿自主确定任务并有计划地完成。指导幼儿正确的劳动方法,有助于幼儿增强集体意识、责任感,形成吃苦耐劳的道德品质。
2.以劳增智,促进综合能力发展
在值日劳动中,幼儿学会用表征的方式表现值日的工作内容;在值日过程中,能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都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
– PART 06 –
01
交往合作 热爱集体
良好的交往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幼儿更快适应新环境、逐步适应小学新的人际关系。
在一日生活中,老师们利用班级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吃饭等契机,引导与鼓励小朋友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培养幼儿成为一个乐于助人、有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意识的孩子。
1.营造宽松愉悦的交往氛围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肯定幼儿的想法,满足其合理的需求,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
2.积极正确引导幼儿交往合作
开展需要互动合作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往的乐趣,学习交往的技能,理解基本规则,形成对人对己的正确态度。
3.培养幼儿热爱集体的情感与态度
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为班级出谋划策,逐步提高其集体荣誉感。
02
诚实守规
讲诚信、守纪律,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后快速融入新的集体,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对于以后的学习起到很大的助力。
1.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
对幼儿诚实和守信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发现幼儿说谎、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不要简单批评,要及时恰当沟通,查找原因,引导幼儿及时改正。
2.增强规则意识,锻炼诚实守规品质
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制定游戏、活动规则并自觉遵守。
03
任务意识
任务意识的培养,可以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时间观念,帮助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生活的要求,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1.加强任务意识
为幼儿布置一些和小学入学相关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整理书包和书籍,打扫卫生等,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
2.培养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为幼儿独立完成任务创造可行的条件,鼓励其独立完成各项任务,逐步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
– PART 07 –
即将进入小学生活,面对新环境,孩子们自然会有些小烦恼。别担心,孩子的烦恼,老师们都懂,在接下来的生活中,老师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孩子们解开心中的疑惑。
01
好奇好问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提问则是孩子求知欲发达的标志。”拥有好奇心是儿童学习的本能特点之一,这恰巧是儿童拥有丰富想象力和求知欲的体现。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接纳、鼓励幼儿对新事物的观察、提问等探究行为,避免简单打断或否定幼儿的奇思妙想。尊重幼儿探究事物的想法,鼓励其分享对于事物的观点和看法。
02
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幼儿在学习中更快地掌握主动权,更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创新精神,使其终生受益。
1.培养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
培养幼儿专注地做事,假期期间可以为幼儿增加培养专注力的游戏、任务,为幼儿完成任务创造合理的空间,鼓励其独立持续地完成任务。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
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观点,养成质疑问难、善思敢问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培养创新精神
允许孩子进行不同想法的探索,为探索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多动手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03
“趣”体验 “慧”学习
幼儿园生活中,孩子们在丰富的区域环境中操作体验、善于思考、乐于探究,不断积累与构建新经验,充分做好幼小衔接、自然延伸和过渡的准备。
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在自己的天地里探索,操作,获得更宽广的学习天地。
1.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
让孩子玩一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如:七巧板、积木、益智闯关棋类等,吸引孩子主动参与各项活动。
2.鼓励幼儿多参加各类活动
鼓励孩子参加各类有趣的活动,鼓励孩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04
学习能力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不同起点,学习能力的提升要从多方面着手。让幼儿喜欢学习、爱上学习,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比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
1.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鼓励和引导幼儿表达,接纳幼儿不同的想法,用恰当的方式吸引幼儿参与活动。
2.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可以和孩子选择一本读物与家长共同阅读,不仅利于增进亲子关系,还有利于孩子培养读书的乐趣和兴趣;和孩子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促进其语言、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让孩子爱上阅读,享受在书海遨游的乐趣。
3.做好必要的书写准备
帮助孩子认识田字格的结构。可以示范正确的书写姿势,帮助孩子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引导孩子产生写画的兴趣。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甜甜的小学梦,这个梦是充满希望、无比幸福的,幼小斜街的一系列活动,孩子们通过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验,对成长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老师们会耐心地引导你们,让你们变成优秀、独立、自信的孩子,一路上感谢每一位家长朋友的支持与理解。相信不久的将来,孩子们一定能迈着坚定、从容的步伐走进小学,开始新的生活,成为一个活泼好学、光荣的小学生。
-END-
编辑 | 伍嘉琪
图片 | 各班老师
初审 | 陈燕珊
终审 | 张丽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龙岗区平湖街道辅城坳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