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全面提升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与水平,打造高质量的户外体能循环游戏场,有效促进幼儿动作的全面协调发展,4月25日,新区幼教集团男教师成长营举行了“趣玩·乐享—-户外体能循环助力幼儿成长”教研活动。

01
签到启新篇




在有序签到后,男教师们齐聚会议室,生活导师许晖佳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流程安排,并强调了户外体育活动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他提到,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体质,还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提高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02
观摩探实践

男教师们分成小组,聚焦“材料投放与运用”“教师支持策略”“幼儿动作发展”三大核心要素,走进了活动现场。观摩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户外体能循环游戏中的表现,观察幼儿们如何与各种游戏材料互动,以及教师如何在游戏中给予适时的支持与引导。






在观摩过程中,男教师们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思考如何将这些宝贵经验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03
分享聚智慧

在案例分享环节,几位男教师紧扣教研主题,围绕户外体能循环的创新设计与实施策略展开深度交流,从混龄教育、游戏化情境、材料创新等多元视角,分享了兼具实践性与启发性的生动案例。
运动中的哲思
混龄幼儿体能循环的构建
束程鹏


束老师从混龄教育出发,通过“分层任务设计”打破年龄界限。针对大班幼儿设置合作搬运等需要协作的任务,锻炼其团队沟通与问题解决能力;为小班幼儿设计单筒滚动等简单游戏,帮助其熟悉器材、发展基础动作。同时,采用“动态难度调节”策略,依据幼儿能力调整材料间距(如平衡木宽度)和任务目标(如搬运重量),既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又促使大小班幼儿在同一场域中互动互助——大班幼儿通过示范与帮助树立责任感,小班幼儿在模仿与协作中获得成长,实现社会交往与动作发展的双向提升。

玩转体能 快乐循环
谢宇


谢老师聚焦“游戏化情境融入体能循环”,将“森林探险”“小司机闯关”等主题贯穿钻、爬、跑、跳等动作练习,通过角色扮演、任务打卡激发幼儿兴趣。例如,幼儿化身“探险家”穿越PVC管隧道、翻越垫子山坡,在情境中自然完成体能训练。他践行“材料一物多用”理念,利用PVC管搭建可变换的隧道、跨栏,呼啦圈既作跳圈又当投掷靶,提升材料利用率与活动趣味性。这种设计既让幼儿在沉浸式体验中锻炼协调性,又通过场景变换保持探索热情,兼顾经济性与教育价值,让体能循环成为“玩中学”的生动实践。

“滚”出精彩“筒”趣无穷
杨智超


杨老师围绕滚筒材料设计多元玩法:“单人滚筒平衡赛”锻炼个体平衡能力,“多人合作运球”培养协作意识,“障碍闯关”提升综合运动技能。针对幼儿平衡能力差异,他提出“辅助材料渐进介入”策略:初期提供扶手、轮胎固定滚筒,帮助低能力幼儿建立安全感;随能力提升逐步撤除辅助物,引导其在自主尝试中掌握平衡技巧。如幼儿从依赖扶手站立,到独立行走、双人配合运球,在“试错—调整—成功”的循环中,逐步建立对滚筒运动的掌控感,培养专注、坚持的学习品质,实现从“敢尝试”到“乐挑战”的转变。

“悦”享循环“骑”乐无穷
贡晨阳


贡老师在骑行体能活动中采用“骑行路线模块化设计”,划分交通标志认知区(识别路标、培养规则意识)、障碍躲避区(提升反应能力)、竞速直道区(锻炼速度与平衡),结合“骑行材料自主化选择”(三轮车、平衡车等),满足不同兴趣与能力需求。他提出“骑行任务故事化”,如“快递小能手送货”“森林骑士探险”,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按路线骑行、完成任务,将平衡协调训练与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培养融为一体。例如,幼儿在“交通标志区”学会礼让行人,在“障碍区”练习绕弯躲避,在故事化情境中自然习得骑行技能,实现“游戏即学习”的教育目标。

“趣”玩大循环
遇见更勇敢的自己
陈锐


陈老师通过“阶梯式难度引导”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在“平衡木”“跨跳壕沟”等项目中,初期设置低高度、宽间距降低难度,让幼儿在成功体验中积累信心;随适应度提升,逐步增加高度与难度,配合“同伴示范激励”——让能力强的幼儿先行展示,通过观察与模仿,带动其他幼儿突破恐惧。如视频中幼儿从不敢踏上平衡木到主动挑战窄距高木,体现出“我能行”的积极自我认同。活动通过安全可控的“适度风险”,让幼儿在身体挑战中完成心理蜕变,将运动能力提升与勇气培养有机结合。
04
总结明方向



最后,许晖佳导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首先肯定了男教师们在教研中的积极投入与专业思考,指出此次活动 “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更有教育温度”。针对后续工作,他提出三点期望:
深耕儿童立场:从 “教师设计” 转向 “幼儿需求”,通过持续观察解读幼儿在运动中的学习轨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 “最近发展区” 获得成长;
发挥性别优势:男教师特有的阳刚气质、冒险精神是幼儿园运动教育的宝贵资源,鼓励大家在游戏设计中融入 “挑战与合作” 元素,培养幼儿勇敢、坚韧的品格;
强化团队共长:依托 “成长团” 平台,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团队智慧,形成具有新区幼教集团特色的男教师运动教育品牌。
此次研修活动,既是一次专业能力的 “练兵场”,更是一场教育初心的 “加油站”。未来,新区幼教集团男教师成长营将继续以研促教、以教提质,让运动游戏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 “活力引擎”,在幼教赛道上跑出属于男教师的精彩!
男教师是幼儿园里的“特殊存在”
我们既要做孩子们的“游戏伙伴”
更要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力量榜样”

END
初 审|陈 锐
复 审|王 赟
终 审|姜 燕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全面提升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与水平,打造高质量的户外体能循环游戏场,有效促进幼儿动作的全面协调发展,4月25日,新区幼教集团男教师成长营举行了“趣玩·乐享—-户外体能循环助力幼儿成长”教研活动。
01
签到启新篇
在有序签到后,男教师们齐聚会议室,生活导师许晖佳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流程安排,并强调了户外体育活动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他提到,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体质,还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提高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02
观摩探实践
男教师们分成小组,聚焦“材料投放与运用”“教师支持策略”“幼儿动作发展”三大核心要素,走进了活动现场。观摩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户外体能循环游戏中的表现,观察幼儿们如何与各种游戏材料互动,以及教师如何在游戏中给予适时的支持与引导。
在观摩过程中,男教师们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思考如何将这些宝贵经验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03
分享聚智慧
在案例分享环节,几位男教师紧扣教研主题,围绕户外体能循环的创新设计与实施策略展开深度交流,从混龄教育、游戏化情境、材料创新等多元视角,分享了兼具实践性与启发性的生动案例。
运动中的哲思
混龄幼儿体能循环的构建
束程鹏
束老师从混龄教育出发,通过“分层任务设计”打破年龄界限。针对大班幼儿设置合作搬运等需要协作的任务,锻炼其团队沟通与问题解决能力;为小班幼儿设计单筒滚动等简单游戏,帮助其熟悉器材、发展基础动作。同时,采用“动态难度调节”策略,依据幼儿能力调整材料间距(如平衡木宽度)和任务目标(如搬运重量),既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又促使大小班幼儿在同一场域中互动互助——大班幼儿通过示范与帮助树立责任感,小班幼儿在模仿与协作中获得成长,实现社会交往与动作发展的双向提升。
玩转体能 快乐循环
谢宇
谢老师聚焦“游戏化情境融入体能循环”,将“森林探险”“小司机闯关”等主题贯穿钻、爬、跑、跳等动作练习,通过角色扮演、任务打卡激发幼儿兴趣。例如,幼儿化身“探险家”穿越PVC管隧道、翻越垫子山坡,在情境中自然完成体能训练。他践行“材料一物多用”理念,利用PVC管搭建可变换的隧道、跨栏,呼啦圈既作跳圈又当投掷靶,提升材料利用率与活动趣味性。这种设计既让幼儿在沉浸式体验中锻炼协调性,又通过场景变换保持探索热情,兼顾经济性与教育价值,让体能循环成为“玩中学”的生动实践。
“滚”出精彩“筒”趣无穷
杨智超
杨老师围绕滚筒材料设计多元玩法:“单人滚筒平衡赛”锻炼个体平衡能力,“多人合作运球”培养协作意识,“障碍闯关”提升综合运动技能。针对幼儿平衡能力差异,他提出“辅助材料渐进介入”策略:初期提供扶手、轮胎固定滚筒,帮助低能力幼儿建立安全感;随能力提升逐步撤除辅助物,引导其在自主尝试中掌握平衡技巧。如幼儿从依赖扶手站立,到独立行走、双人配合运球,在“试错—调整—成功”的循环中,逐步建立对滚筒运动的掌控感,培养专注、坚持的学习品质,实现从“敢尝试”到“乐挑战”的转变。
“悦”享循环“骑”乐无穷
贡晨阳
贡老师在骑行体能活动中采用“骑行路线模块化设计”,划分交通标志认知区(识别路标、培养规则意识)、障碍躲避区(提升反应能力)、竞速直道区(锻炼速度与平衡),结合“骑行材料自主化选择”(三轮车、平衡车等),满足不同兴趣与能力需求。他提出“骑行任务故事化”,如“快递小能手送货”“森林骑士探险”,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按路线骑行、完成任务,将平衡协调训练与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培养融为一体。例如,幼儿在“交通标志区”学会礼让行人,在“障碍区”练习绕弯躲避,在故事化情境中自然习得骑行技能,实现“游戏即学习”的教育目标。
“趣”玩大循环
遇见更勇敢的自己
陈锐
陈老师通过“阶梯式难度引导”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在“平衡木”“跨跳壕沟”等项目中,初期设置低高度、宽间距降低难度,让幼儿在成功体验中积累信心;随适应度提升,逐步增加高度与难度,配合“同伴示范激励”——让能力强的幼儿先行展示,通过观察与模仿,带动其他幼儿突破恐惧。如视频中幼儿从不敢踏上平衡木到主动挑战窄距高木,体现出“我能行”的积极自我认同。活动通过安全可控的“适度风险”,让幼儿在身体挑战中完成心理蜕变,将运动能力提升与勇气培养有机结合。
04
总结明方向
最后,许晖佳导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首先肯定了男教师们在教研中的积极投入与专业思考,指出此次活动 “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更有教育温度”。针对后续工作,他提出三点期望:
深耕儿童立场:从 “教师设计” 转向 “幼儿需求”,通过持续观察解读幼儿在运动中的学习轨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 “最近发展区” 获得成长;
发挥性别优势:男教师特有的阳刚气质、冒险精神是幼儿园运动教育的宝贵资源,鼓励大家在游戏设计中融入 “挑战与合作” 元素,培养幼儿勇敢、坚韧的品格;
强化团队共长:依托 “成长团” 平台,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团队智慧,形成具有新区幼教集团特色的男教师运动教育品牌。
此次研修活动,既是一次专业能力的 “练兵场”,更是一场教育初心的 “加油站”。未来,新区幼教集团男教师成长营将继续以研促教、以教提质,让运动游戏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 “活力引擎”,在幼教赛道上跑出属于男教师的精彩!
男教师是幼儿园里的“特殊存在”
我们既要做孩子们的“游戏伙伴”
更要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力量榜样”
END
初 审|陈 锐
复 审|王 赟
终 审|姜 燕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