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国际残疾人日 | 我们和融合教育项目儿童的故事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国际残疾人日 | 我们和融合教育项目儿童的故事-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国际残疾人日







今天是国际残疾人日,救助儿童会自2008年在国内开展融合教育项目以来,累计为11,942名教师和9,827名家长提供培训和督导,共计46,088名儿童包括1,533名残障儿童从中受益;同时促进推动了《残疾人教育条例》的修订、出台、实施与监测工作,增强各级教育行政人员对残障儿童接受融合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认识。2022年,救助儿童会在原有的融合教育项目的基础上,启动了残障融合项目,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指导机制和普通学校支持体系建设为依托,提升残障儿童接受融合教育的服务质量;探索跨区域多专业技术合作,多部门联动模式,纵向延伸横向拓展,整合资源共同为残障儿童提供教育、康复、发展等方面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支持。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年参与救助儿童会融合教育项目的儿童有哪些故事。








.





儿童故事

国际残疾人日 | 我们和融合教育项目儿童的故事-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片段合集


01 

彬彬的故事


2017年,彬彬13岁,他来自救助儿童会融合教育试点学校之一–云南文井中心完小。在出生20多天时,持续的低烧导致彬彬身体残障。直至8岁,彬彬才在妈妈的帮助下才开始上学前班。


彬彬妈妈告诉我们,她最大的期望是彬彬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并独立起来。她常常担心:“不知道送他去普通学校就读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彬彬的语文老师,王芬,一开始同样有所担心。“我之前没有听过融合教育,以为这些残障儿童只能去特殊学校,如聋哑学校。”顿了顿,王老师补充,“或者就只能待在家里,也没人管。而现在,融合教育,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王芬老师现在是融合教育的重要一员。在接受救助儿童会融合教育培训后,她改变了从前的观点,开始针对特殊学生做个别化教育计划,帮助更多彬彬这样的孩子融入学校生活。


就这样,在同学、妈妈以及老师的帮助下,彬彬渐渐适应融合学校环境。从一开始封闭自己内心到后来愿意表达自己,从认为别人对他的帮助是理所当然到真诚地感谢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彬彬有了理想,他长大后想当一名医生,因为医生能治病救人。


2017年7月,彬彬还到北京参加由周迅工作室发起的“One Night 给小孩”演唱会,并自信地演唱《同学你好》:“同学你好,每个人都不一样,同学你好,大家都一样。”


国际残疾人日 | 我们和融合教育项目儿童的故事-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彬彬在舞台上演唱《同学你好》


看着彬彬慢慢改变,彬彬妈妈很欣慰。她说,让彬彬到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是最正确的决定。


 02 

卿华老师和飞飞的故事


卿华老师是一名一线语文教师。为了让身边特殊需要的孩子们得到更多的支持,她毅然辞去教导处副主任职务,返回教学一线,担任语文老师、班主任。


“13年第一次参加救助儿童会的教师融合教育培训时,我就懵了。干预反应模型、正向行为支持……从教20年我从没被这么多全新的概念冲击过。随着对融合教育认知的逐渐提升,我开始在更多学生身上进行实践,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我的学生飞飞,就是其中的一位。”说到这里,卿老师很是骄傲。


2014年,飞飞小学一年级。作为语文老师,卿老师发现他有些特殊。飞飞总是上课看漫画、下座位踢同学、趴地上玩、钻课桌、不听讲… …他和同学相处的不融洽,同学们经常向老师抱怨他。卿老师在邀请专家评估后发现飞飞属于疑似自闭症的高功能人群。


从此,卿老师开始用学到的特殊教育方法帮助飞飞,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飞飞明显改善,很少攻击同学,基本能控制情绪,还会主动帮助老师了,同学们也更包容和接纳他了。


国际残疾人日 | 我们和融合教育项目儿童的故事-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卿老师在资源室开展听故事的活动


谈及未来的期望,卿老师说:“孩子们之间本没有歧视,带来歧视的,只会是成人。我希望家长、所有教师以及整个社会都可以给这些有着特殊需求的孩子们更多理解和耐心。我希望继续将更多所学融入课堂,让我的学生以及更多的孩子们,不再是上完一年级,眼睛里就没有了亮光,希望孩子们一直拥有亮晶晶的眼睛。”


03 

茂茂的故事


我们到行知实验小学的那天,茂茂正和大家进行班级活动——穿着红色衣服的他正做着拉伸运动,认真的模样很是可爱。


国际残疾人日 | 我们和融合教育项目儿童的故事-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茂茂正在做拉伸运动


茂茂7岁上的一年级,据班主任张老师观察,他在生活上像婴儿一样高度依赖妈妈,上学放学背着抱着、坐小推车,衣服妈妈帮着穿,上厕所要大人陪,在学习和表达上也存在障碍:识字量极低,无法集中注意力,说话吞吞吐吐、嘟嘟囔囔……但茂茂是个好孩子,尽管表达能力欠佳,他每次见到爸爸、妈妈、老师时会说“我爱你”。


经过测试,茂茂是疑似学习障碍,张老师和学校的资源老师卿老师想要帮助他,但是一开始茂茂家长有点抗拒。


随着救助儿童会将融合教育项目带入学校,张老师开始了解融合教育理念,探索、学习全纳教学方法。结合茂茂的一些兴趣特点,张老师将资源课上的“游戏”融入到班级的教学方法中,并通过课上个性化教学和课下家庭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帮助茂茂学习更多知识。


在过去一个学期的努力下,茂茂开始有所改善。不但识字量有所增加、开始注意听讲、表达能力提升,古诗也基本上能够默写了。同时,茂茂妈妈也开始认可老师的帮助,并慢慢学会了“放手”,让茂茂独立成长。


谈到融合教育,张老师说:“融合教育惠及所有儿童。结合我在融合教育中的一些教学小游戏,课堂氛围变得更好,大家兴趣也更浓了。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其他家长也十分支持,还会关心茂茂,帮老师出谋划策呢。”


04 

朗元的故事


2019年5月31日,我们在融合教育项目试点学校——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见到了12岁的朗元。初见朗元,我们就被他身上阳光的气质所吸引。虽然较同龄人相对矮小,但他身材匀称、结实,双眼炯炯有神,浑身充满生机与活力。


国际残疾人日 | 我们和融合教育项目儿童的故事-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朗元在上数学课


朗元3岁时被确诊为重度(一级)听力障碍,一年级时又被诊断出中度(三级)智力障碍。他刚上一年级时个子小小,口齿不清,说话的句子不连贯,感觉就在口腔里发音没有声带一样,问他问题,经常跑开不回答,完全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也不爱和同学玩耍,是个很内向的孩子。


2014年特殊教育学校调来的詹老师带领学科老师进行融合教育学习,为朗元制定了IEP,调整了教学方式,开始发掘朗元的特长。从听力障碍课程到制定速跑核心课程,詹老师与家长一同与朗元进行了许多专项练习。在不断地专项练习下,朗元的自信心提高了,更乐意参与到课堂中,主动发言的次数也增多了。同时,几年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后,朗元的身体状况也明显好转,还尝试参加2018年四川省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在田径比赛中,荣获了长短跑,接力赛等五枚金牌。他还主动向我们提起他的理想,要开办国际金融公司,“把中国发展好”。


国际残疾人日 | 我们和融合教育项目儿童的故事-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朗元(右一)在四川省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领奖台上


融合教育带来了朗元的改变,也见证了家长、老师的成长。融合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05 

恒恒的故事


2016年6月,我们在科华中路小学第一次见到恒恒。那时他正在操场上做课间操,上午明媚的阳光让他感到些许的不适。他微闭着眼睛,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着每一个动作。


国际残疾人日 | 我们和融合教育项目儿童的故事-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阳光明媚的操场上恒恒微闭双眼


此时恒恒四年级,患有视力障碍的他眼睛震颤,两眼视力很低,需要配助视器才能勉强看清东西。上课时老师安排他坐在第一排,为了看清黑板上的字,恒恒上课时会努力向前倾,尽可能贴近黑板。然而用眼睛观察的学习方法对他来说基本上是行不通的,他无法进行观察为主的学习,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上的挫败让他常常在课堂上自言自语或大声喧闹,扰乱课堂秩序。在和同学的交往上,他经常会发脾气、不守规则,存在行为、情绪问题。此外恒恒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他患有糖尿病,“吃得多动得少还挑食”,老师们想尽各种办法帮助他,但都收效甚微。 


2016年9月,救助儿童会融合教育项目进入科华中路小学。资源老师王老师接受了项目培训,掌握了一些针对特殊儿童的方法和技巧,并开始根据恒恒的情况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用针对多动症教育的静态学习方法辅助恒恒学习,鼓励恒恒积极参加活动,培养写日记的习惯等等


恒恒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了解了学校的纪律,明白了自己的行为界限。到目前为止,恒恒已经认识了该学段80%的字词,人际关系也在慢慢变好。



不断努力下,更多特殊孩子适应了普通学校的生活,更多老师也开始了解融合教育的真谛。请和我们一起关注残障儿童,关注融合教育,我们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国际残疾人日 | 我们和融合教育项目儿童的故事-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救助儿童会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国际残疾人日 | 我们和融合教育项目儿童的故事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