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探索类游戏:唤醒孩子观察世界的魔法钥匙
记得那个阳光慵懒的午后,我带着一群小朋友在幼儿园的后院”寻宝”。原本只是想让孩子们活动活动,没想到四岁的小雨蹲在一丛蒲公英前足足十分钟,突然兴奋地喊道:”老师!蒲公英的种子像小伞兵一样排队等着风来!”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自然探索游戏就像给孩子们戴上了一副神奇的眼镜,让他们看到了我们成年人早已忽略的微观世界。
泥土里的科学课
比起教室里整齐排列的塑料教具,大自然才是最生动的课堂。我常让孩子们玩”泥土侦探”游戏——每人发个小铲子和放大镜,在划定区域里寻找”宝藏”。刚开始总有孩子抱怨无聊,可当他们挖到第一只努力蜷缩的蚯蚓,或是发现蚂蚁排着队搬运食物时,眼睛里的光简直能点亮整个操场。有个叫乐乐的孩子,曾经是出了名的”三分钟热度”,现在能蹲在槐树下观察蜗牛爬行轨迹整整一节课。他妈妈后来告诉我,现在散步时孩子总会突然停下,指着路边的野花说:”妈妈你看,这朵花有五个花瓣,但那边那朵有六个!”
会呼吸的专注力训练营
现代孩子太习惯被动接受电子屏幕的高强度刺激了,这反而削弱了他们主动观察的能力。而自然探索游戏就像给大脑做瑜伽——当孩子们屏息等待蝴蝶落在指尖,或是轻轻拨开草丛寻找蟋蟀时,那种全神贯注的状态比任何”专注力训练课”都来得自然。我设计过”声音地图”游戏:蒙上眼睛,让孩子根据听到的鸟鸣、树叶沙沙声来判断方位。刚开始总有孩子忍不住偷看,但渐渐地,他们学会了用耳朵”观察”世界。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个特别调皮的小男孩,在游戏中第一次安静得像棵小树,结束后他悄悄告诉我:”老师,原来风唱歌是有歌词的。”
五感全开的成长盛宴
为什么自然探索能有这样的魔力?我想是因为它调动了孩子所有的感官。看露珠在蛛网上折射彩虹,摸树皮粗糙的纹路,闻雨后泥土的清香,尝野莓酸甜的汁水,听啄木鸟的”笃笃”敲门声…这种立体化的体验是任何虚拟世界都无法替代的。有个画面我永远忘不了:深秋的早晨,孩子们把发现的各种落叶铺成”地毯”,有个小姑娘突然把枫叶举到阳光下惊呼:”这片叶子不是红色的,是透明的!”其他孩子立刻凑过来,十几双小脑袋挤在一起,阳光透过叶脉在他们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这不就是最美的科学启蒙吗?
当然,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自然观察家”。有的需要老师蹲下来和他一起数花瓣,有的需要鼓励他轻轻触摸看起来可怕的毛毛虫。但只要你给点耐心,很快就会发现,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个小探险家。现在每当我看到孩子们跪在草地上研究蒲公英,或是踮着脚追踪蝴蝶的身影,就会想起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的话:”儿童是自然的信徒。”而我们大人要做的,不过是帮他们推开那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
下次带孩子出门时,不妨试试这个游戏:每人发个纸筒当”望远镜”,看看谁能发现最多会动的东西。相信我,你会惊讶于孩子们能看到多少我们忽略的细节——毕竟在孩子们眼中,整个世界都是会呼吸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