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契的团队协作:如何用积木建构游戏发展幼儿空间规划能力
每次看到孩子们围坐在积木区,小手忙碌地搭建着他们的“宏伟工程”,我总会被那种专注又兴奋的氛围感染。那些看似简单的木块,在他们手中仿佛被赋予了魔力,一点点变成城堡、桥梁,或是我们大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奇妙建筑。你知道吗?就在这看似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正在悄悄培养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空间规划。
说到空间规划,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这是建筑师才需要的技能,离幼儿教育很远。但如果你仔细观察过孩子搭积木时的样子,就会发现他们的小脑袋里其实在进行着复杂的空间运算。比如要把这块长条积木横着放还是竖着放?怎么才能让这座塔不会倒?为什么我的房子总是站不稳?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都在锻炼着他们对空间关系的理解。
我特别喜欢看孩子们合作搭建的场景。记得有一次,四岁的乐乐和明明要一起搭一座“世界上最高的塔”。乐乐负责找积木,明明负责搭建。刚开始,明明一股脑儿往上垒,结果塔摇摇晃晃地倒了。两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但没哭闹,反而咯咯笑起来。“我知道了!”明明突然拍手,“我们要像盖真的房子一样,下面用大块的,上面再用小的。”看,这就是团队协作带来的学习契机!在讨论和尝试中,他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搭”,而是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比如我会故意提供不同形状的积木,或者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果我们要搭一座能走过小恐龙的桥,该怎么设计呢?”看到孩子们为了这个问题争相发表意见,有的说要用长木板,有的说要搭两个桥墩,那种热火朝天的讨论场面总是让我忍俊不禁。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建构游戏中的“失败”价值。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的作品倒了就急着帮忙,这其实错过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倒塌的积木塔就像一位沉默的老师,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孩子:看,这样的结构是不稳固的。我班上有个叫桃桃的小姑娘,她的“公主城堡”倒了三次,但每次她都会仔细观察倒塌的方式,然后调整搭建方法。最后当城堡稳稳地立在那里时,她脸上那种自豪的表情,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
当然,要充分发挥积木游戏的教育价值,环境的设置也很重要。我发现当积木区足够宽敞,材料分类摆放时,孩子们更容易进行有计划的搭建。有时候我会加入一些生活元素,比如提供玩具小车、小人偶,让孩子们的作品更有“使用场景”。想象一下,当他们搭建的“停车场”真的能停下一排小车时,那种成就感简直要溢出来!
看着孩子们从最初的随意堆叠,到后来能有计划地合作完成复杂结构,这种成长总是让我感动。他们不仅学会了空间规划,更在一次次尝试中培养了耐心、创造力和团队精神。所以下次当你看到孩子在玩积木时,不妨蹲下来,听听他们的“建筑理念”,你一定会被那些天马行空却又逻辑严密的童言童语所惊艳。毕竟,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建筑师,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足够的积木和自由发挥的空间。